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金融海嘯得與失的省思~殷穎


2009-02-14基督教論壇報

 耶穌基督曾十分鄭重地向門徒宣告了一個信息:「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章26節)這也是祂向全世界與古往今來的全人類所發出來的一個警示、呼籲與挑戰。

 人類的犯罪,就是由「貪得」開始;亞當、夏娃夫婦不甘於樂園的「寂寞」,而要尋求善惡的知識;才向禁果伸出了貪婪之手;吞食禁果之後,的確得到了知識;但立刻失去了永生,代價便是死亡。

 二人在被逐離伊甸之後,影響世世代代的人類,到如今仍然徘徊、掙扎在得、失之間;而且這個觀念的基因,將與人類偕亡,人若不接受基督的教訓,便無人能逃出得、失的藩籬。

人得到知識 失去神同在
 假如亞當、夏娃不摘食禁果,人便不會有知識了嗎?錯,大錯特錯;神所原創的人本為萬物之靈,神如何會吝惜不賦予知識,神當初所賦予亞當的任務是要為神所造的動物名命(創世記二章19-20節),並修理看守伊甸園。若亞當沒有專業與充足的知識,便無法勝任這兩項任務;前者為「命名學」;後者為「管理學」;這在今天都為不得了的大學問。

 可惜當時亞當沒有將對世界的管理學記載與傳承下來,否則今天這個世界便不會因管理不善而瀕於毀滅了。

 聖經記載:「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言一章7節)一切美好的知識皆由敬畏神而來;一切得救的知識皆源於神的話,皆是聖經(提摩太後書三章15-17節)的啟示。而一切違背神旨意所獲得的知識,則為滅亡的知識(哥林多前書八章11節)。人類每每以能發展到知識爆炸的時代而自豪,而自高自大,而沾沾自喜;且普遍都具備了要與至高者抗拮的心態;而這不正是撒但的意願嗎(以賽亞書十四章12-15節)?而今天人類所面臨全球性的大毀滅,也正是這種以違背神命令所獲得的知識所累積之結果。

 人得到「知識」後失去了甚麼?答案十分清楚;人失去了神的同在,失去了人與人、人與自然及人與自己的和諧。人失去的是最寶貴的,由神那裡得來的智慧與知識。

不能持守真理 一切化烏有
 以色列民族本為神的選民,今天也還以之自傲;這個民族本應為一個特殊的國體,不應被視為世上一般的王國;當初進入迦南地以後,神並未為他們立一個世上的王來治理他們;而是為他們設計了一種由祭司與士師之政教合一的制度來傳達神的旨意;但以色列人看到周圍的國家都有王,便也要求上帝為他們立一個王來統治他們(撒母耳記上八章19-22節)。因此,神才應許為他們立一個王,而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便是掃羅王(撒母耳記上第十章)。

 掃羅王在受膏為王之初,尚能虔誠事奉神,並能接受聖靈感動,但旋即顯示出他在獲得權力之後的傲慢;他違背神的旨意;僭越其職權而代祭司獻了祭,而且行事勉強;非出於真心(撒母耳記上十三章12節)。種下了惡因,終食惡果;日後又因妒忌大衛而犯下許多嚴重錯誤;最後終於敗亡(撒母耳記上三十一章)。

 掃羅王之後的大衛王,為神親自揀選,其行事也多合於神意,是以色列王國的代表(大衛之星今仍為以色列之國徽)。

 大衛一生建功無數,但在獲得一切權力的高峰後,飽暖而思淫慾;不但佔據了他忠實屬下烏利亞將軍的妻子,且設計將他殺害,犯下了滔天大罪。事後大衛雖向神認罪;但後來他最鍾愛的兒子押沙龍卻背叛了他,迫使大衛倉皇逃亡,幾乎失去王位。最後也抱憾而終。

 以色列王國的榮耀,到達所羅門王才真正登上巔峰,所羅門最宏偉的功績是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

 他向神求智慧,成為歷史上最有才智的君王;他斷案的著名判例與他受靈感而著作的智慧三書:(《箴言》、《傳道》、與《雅歌》),至今為人所傳誦。

 但他將智慧留給別人,卻在愚昧的行為中度過晚年;為自己留下了終生的遺憾。人得到了權位,享盡了榮華,甚至擁有了智慧,但如不能謹慎持守神的教訓,這一切終將化為烏有。

得人的掌聲 失去神的賞賜
 世界上有一樣東西,雖不能當飯吃,當衣穿,卻是人人都想得到的;那便是要獲得人家的肯定、喝采與掌聲。

 世上有一些行業,便是要靠別人的的喝采與掌聲才能生存;譬如音樂演奏家、戲劇表演者、拳擊與球類比賽等,他們一生追逐的便是人們的采聲與掌聲;他們在掌聲中生存,也在掌聲中消逝;因演藝事業沒有掌聲便不能存活。

 但其餘的行業也都需要掌聲嗎?難道基督徒也需要掌聲嗎?假如答案是肯定的,掌聲會帶給人甚麼後果呢?

 撒但對基督的試探中,有一個試探便是要主在人前博得掌聲的,魔鬼要主站在聖城的聖殿頂端上,然後向祂發出挑戰:「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跳下去……」
 撒但這個設計有兩層意義:一是要主懷疑自己的身份(你若是……),二是要博得群眾的掌聲(馬太福音四章5-7節)
 而撒但的這種策略,卻對信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主耶穌舉例的那個自言自語在殿裡禱告的法利賽人(路加福音十八章9-13節)以及那些大把投錢入庫的財主們,都是要博取人們的掌聲。

 尤有進者,有些人愛站在會堂與十字路口上禱告,不就是要人們聽見,讚美他們的屬靈與熱心嗎?他們並非不想得到神的賞賜;但在感覺上,神的國畢竟太遠了,而當下的掌聲卻是馬上可以聽到的。他們贏獲的掌聲,已經得到了人的賞賜(馬太福音六章5節),但卻失去了神的賞賜。

財富轉眼成空
 財富是人人要追求的目標;極少的人願追求貧窮,而且財富為神所賜,並非罪惡。財富是神交付人管理的事物之一;但財富交在人的手中,是要人善為使用,而非用來屯積或做不當的用途。亞伯拉罕便是一個財主,但他卻樂善好施,接待遠人;阿拉伯人至今還效法著這種優良的古風。

 財富的本身並無不當,財富可為撒但所利用的是要引起人的貪心;保羅更勉勵提摩太說:「但那些想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與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六章9,10節)
 同時他也嘆息,「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提摩太後書四章10節)
 基督在論到人的貪心時,所講的一個比喻對貪婪者最具震撼力:「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田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建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又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路加福音十二章16-19節)
 耶穌在這裡所講的,不正是今天舉世金融大海嘯前夕那些貪婪者們的嘴臉嗎?他們所收藏的不只是糧食與財物,而是全世界貧苦無助之人的眼淚與哀傷,這樣還能夠「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嗎?當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他們的收藏又在哪裡呢?

 基督在這比喻的結尾說:「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加福音十二章20-21節)
貪婪造成金融海嘯
 那些貪婪的財富收藏者們也許應該體會一下蘇東坡的襟懷:「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前赤壁賦>)
 人們若能改變收藏的內涵,便不致再步無知財主的後塵,也不會造成今天的世紀金融大災難了。

 人得到了財富,失去了甚麼?答案是會失去生命。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如失去了生命,財富對人還有甚麼意義呢?基督為我們確定了永恒不易的得失基本原則:「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由於人無限的貪婪,才導致今日的金融大海嘯,以及它所帶來的全球大災難。但人失去了財富並不可怕,失去了生命才最可怕。

 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僅為一個巨大的警訊;在神尚未對你說出:「今夜我必要你的靈魂」之前,人仍有悔改得救的機會。千萬不要像羅得的妻子,在逃離滅亡之城時,仍然眷戀著城中的財富,要一步一回首,便在俄頃之間變成了死海旁邊的一根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