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愛」字的起筆與收筆(一)~殷穎


2007-09-27基督教論壇報

一、神愛的起筆,一以貫之。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孔子說,儒家的道理,一以貫之。

 他又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中庸二章)
 而這個「一」,到底是甚麼呢?一者何?誠也。故曰:「誠則明也,明則誠也。」(中庸二十章)而所謂誠也者,擇善固執之者也。故儒家的中心思想是「誠」,一以貫之。但可惜的是,這個三綱八目最後的原動力「誠」字,卻歷千百年而無法落實,成為瓶頸。

 按說中國歷代的君王與大儒均尊崇儒學,誠信應為吾民族之根本;但當今之日,如做一次世界性的民調,看看哪個民族最講誠信,中華民族恐怕會敬陪末座。許多文明落後的民族,反而可能名列前茅。

 基督教的道理,也是一以貫之:那便是一個「愛」字。全部聖經濃縮為一個字,也是一個「愛」字。聖經的舊約,是隱藏的愛;新約是明顯的愛,也是愛的真正落實。

 神在創造亞當之初,這個「愛」字便開始落筆。亞當犯罪被逐出伊甸時,神為他用皮子作衣服(創世記三章21節),便已為愛字留下了伏筆。到摩西在西乃山上代神向以色列人頒布十誡,在嚴峻的律法裡,卻深藏著愛的內涵。

 而到基督道成肉身,「愛」字已逐漸成形。最後,基督在十字上為人獻上挽回祭,這個「愛」字便寫完了最後一筆。

 神的愛,像一條慈繩愛索,由創造伊始由天上慢慢垂下,最終縛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才寫完了愛字的最後一筆,一以貫之。上帝的大愛,終於落實在人間。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16節)。

二、古典希臘文中的三個「愛」字
(一)「愛佳泊」(αγ?πη)
 「愛佳泊」(agape)這個字幾乎是指「神愛世人」之愛的專用詞彙:表示一種無原因的、犧牲的、不求回報的、不要求對等的、且為無限的愛。

 「愛佳泊」的愛,大量使用於新約聖經中,計有三百廿處。它在古希臘文哲作品中,亦曾偶一出現。

 羅馬文學家西塞羅在致其友人的信中,論及他另一位朋友時,曾說:「我不單敬愛他,我也親愛他,我對他有一種熱烈的情感。」這個敬愛便使用了「愛佳泊」。

 此外羅馬大將安東尼在凱撒大帝死後,於葬禮悼辭中說:「要親愛他如同父親,敬愛他如同國家的元首」,便同時使用了「非利亞」與「愛佳泊」兩個愛字來表達。

 「愛佳泊」即為神愛,或譯為聖愛,以與世俗之愛區別。基督教所講的愛鄰舍與愛仇敵,就是以「愛佳泊」為基礎。保羅在他的書信中,特別重視此字,並賦以全新的重要意義。

(二)「非利亞」(φιλ?α)
 「非利亞」(philia)是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弟兄之愛,在新約聖經中分別譯作「喜愛」(路加福音廿章46節)、「喜好」(啟示錄廿二章15節)、「愛惜」(約翰福音十二章25節)、「疼愛」(啟示錄三章15-19節)與「親嘴」(馬可福音十四章44節)等。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出現過四十五次。

(三)「愛落實」(?ρω?)
 「愛落實」(eros)這個字指男女之間的情愛。在古希臘的神話中,也用以表示人與神之間的愛。

 柏拉圖在其論述中,說愛是超乎理性的,為適應生理上的要求,和追求藝術審美的心態。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愛不僅為人民生活之所需,而且為萬物之根源。

 因此,「愛落實」的觀念,代表了希臘哲學中的主要論述。希臘的幾位重要哲學大師,均將「愛落實」予以提昇,使其達到神聖的意涵。

 但「愛落實」的愛字,並不曾在新約中出現過,卻在舊約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中多次出現。

 以上這三個希臘字的愛字,筆者以「愛佳泊」定為「神愛」或「聖愛」,而將「非利亞」與「愛落實」定為「人愛」或「欲愛」,以資區別,而免混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