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獻給那無名的傳道者


2002-10-29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王成勉】   
我過去在教「中國教會史」的時候,講到一九四○年代,幾乎沒有什麼可說的。不但是研究的成果很少,就是連史料也是奇少。但是當年有七﹑八十萬到近百萬的中國基督徒,到底他們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他們面對動亂的時代,是怎樣維持自己的信仰呢﹖若基督教是在苦難中才會顯出力量的宗教,那麼,這些中國基督徒顯示了哪些特質呢﹖
 記得,當時有一位從理工科系來選課的基督徒學生,在我教到二次大戰前後的那天,特別帶了吉他來上課,唱了一首當時流傳﹑膾炙人口的長詩改編曲─《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這首長詩的作者是邊雲波傳道,他以充滿感性的筆調,述說當年獻身傳道事工的心聲,其中包括福音工作中的結果子﹑受磨練﹑得扶持等。

傳道者的心聲
 此詩不但富有極深的感情,而且將傳道者所遭遇的苦樂都加以涵蓋。不是真有經歷,真有屬靈的經歷,絕對寫不出這樣撼人的文字。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
秋風和秋雨,
打碎了你的睡夢﹔
迷茫和惆悵的網,
卻織滿了你的心胸。
回顧過來的路上,
處處都是坎坷和不平﹔
幾次的失敗,
幾次的得勝,
多少次的心灰意冷,
也有多少次的歡呼歌頌。
日子像風馳電掣般的過來了。
如今,誠然如你所想的實在需要片刻的沉思和安靜﹔
因為,在前面的路途上,
還有更多的坎坷與不平,
更多的荊棘﹑困苦﹑和泥濘…
是的,
走過艱苦
當黎明快要來臨的時候,
人世間便顯得
黝黑﹑艱難﹑幽暗。
但是你卻這樣地說過﹕
「是自己的手,
甘心放下自己的享受﹔
是自己的腳,
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
並非出於無奈,
相反地,
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
寧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
遙望各各他的山頂﹗
就是至死─
也絕不退後。」
 只有傳過福音的人,才會感受到福音的難傳,難到令人「多少次的心灰意冷」。也只有傳過福音的人,才知道福音結果會令人「多少次的歡呼歌頌」。而傳福音的道路,絕對是「坎坷﹑不平」﹑「荊棘﹑困苦和泥濘」也只有真正獻身傳福音的人,才能夠說是「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作者能將傳福音的心聲刻劃得這麼深,不但經歷深厚,感性豐富,而且文筆還要很好。難怪教會界五十年來,一直流傳這首長詩。

面會邊雲波
 這首《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的長詩,是在一九四八年寫的,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這五十年來並不太平,所以我想這作者可能早已安息主懷了。在教書時,也沒有進一步去查證作者的下落,可是對於這首長詩以及作者還是有相當深的印象,很好奇到底當年是如何寫下這首長詩的,只是苦無資料求證。

 好像是在一月份的某一天,聽到靈糧堂的賴志剛弟兄說,三月初,邊雲波老弟兄要路過荷蘭,我聽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邊雲波不但還活著,而且還會到荷蘭。這真是太好了,千萬不可以錯過親自請教這位傳奇人物的機會。所以,我鄭重拜託賴志剛弟兄,務必要安排我與邊雲波一見。

 終於盼到三月上旬邊雲波來到鹿特丹的日子。一看到他,是一位七十多歲,衣著異常樸實的長者。他說話帶著很重的北方口音,給人一種特別溫馨親切的感覺。

 印象中,他是河北人。他的言談話題,總是不脫離大陸許許多多尚未信教的民眾,真有聖經中保羅為骨肉之親尚未信主的那種憂切。但是他對福音事工的開展充滿著希望,談到今日福音在中國大陸廣傳,信徒已有六﹑七千萬,是五十年前的六﹑七十倍到百倍之多。他說這是神奇妙的作為,也是過去想都想不到的事。

長詩的背景
 他說,大陸很快就會成為信主人數最多的國家,但也是不信主人數最多的國家,所以,中國基督徒在前面的事工更大。

 對於我提出他在一九四八年寫那首「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長詩的背景時,他說當時他已經決定出來傳道,接受江蘇丹陽一所藝術專科學校團契的邀請,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去講道。

 結果,學校的團契主席沒有經驗,臨時遇到學校不肯借教室的情況。團契主席說附近有所教堂,於是兩人去教堂與牧師談。那位牧師滿面笑容的歡迎他們,也贊同他們傳揚福音的努力,但是關於借教堂之事則不能同意。結果當晚有廿多人侷促在南街一家醫院中聽他講道,效果並不好。

 第二天清晨,邊雲波就決定出外禱告,一個人向南邊的稻田中走去。他想到傳福音所受到的攔阻,特別是連牧師都不願配合,進一步想到日後一輩子要與這些人打交道,實在覺得很難過。此時,太陽剛剛升起,將他的影子長長的照在田埂中,一個人形單影隻的走著,感到奔走主道的孤單,眼淚不停的留下,而腳步就踩在自己的淚珠上前進,內心中那種坎坷不平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

 但是,走著走著突然想起,不是歷代信徒都是這樣走的嗎﹖這條主的道路,其實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一點也不孤單。他感覺到自己好像是與一群福音大軍在一起前進一樣。這時候他雖然繼續流淚,但是這時已是喜樂的眼淚。於是,他就充滿信心的繼續為主工作。後來,他特別寫一首詩來勉勵自己,於是就成了這首《獻給無名的傳道者》。

謙卑的傳道者
 而他寫完並未發表,也未具名,除底稿外只有一份抄本。後來,他決定赴邊疆傳道,在路過杭州一所聖經學院時,講完道唸了這首長詩。當地同學很受感動,就問他可不可以抄錄,他說可以,後來問可不可以刻鋼版印出來,他也同意,最後他們問是否可以將抄本留下,他也答應。

 所以,他雖然不答覆作者是誰,同學大概已推敲出就是他。過了幾年,他聽說有他的長詩在流傳,結果看到時長詩已經成書,而且將他列為作者。邊雲波說到這裡,還不好意思的說,寫這首詩是有所感觸,用來自勉的,既然是用「獻給無名的傳道者」之名,自己還具名,實在是不好意思。

 與邊雲波弟兄的談話,不但讓我了解到「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這首長詩的來龍去脈,更讓我感受到,那一時代基督徒為主作工的精神與努力。

最好的見證
 當年,傳佈福音極為艱苦,願赴新疆傳道的那批人,是下定心志,變賣家產,攜帶全家前去落戶。而當時火車只到蘭州,所以下車後,還要步行好大一段路才能到新疆。今日大陸基督徒成長到六﹑七千萬人,絕不是沒有原因的。

 從我教歷史的角度來看,聖經是一本歷史,描寫神的心意,與神帶領人及人追求神的事蹟。但是,這個神並不僅是歷史的神,也是現代與未來的神,祂還繼續帶領人。所以,每一代的基督徒都有義務將神對他們的帶領記載下來,作為見證,也幫助以後的人。對我來說,邊雲波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見證。

 最後,在告別的時候,我鄭重地握住邊雲波弟兄的手,告訴他,我真是高興能遇到中國教會史上的傳奇人物,不但是親眼看見,還親耳聽見他的見證。他謙卑側開身子的說﹕不敢﹑不敢。

 在黃昏中,看著他微駝的身子逐漸遠去,我覺得我是在目送一位擔負神國重任的使者離開,黃昏的陽光讓他在地上留下一道長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