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黛安娜之死的省思


1997-09-21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周聯華】  
這世界怎麼了?

也許是代溝,也許是東西文化隔閡,黛安娜之死的新聞以及因媒體炒作引發英美人士的反應,把我也搞糊塗了。

黛安娜的定位
英美媒體對黛安娜猝死之新聞發佈與美國甘迺迪總統之被刺新聞以同等重要的篇幅來處理。這沒有關係,因為黛安娜有新聞價值,但這並不等於黛安娜之死或她本人的地位與甘迺迪一樣重要。甘迺迪是在任總統,因公到德州去,在人民夾道歡呼的車隊中被刺,而黛安娜是離了婚的王妃,在與情人約會、逃避攝影記者的追逐中,因司機超速而不慎車禍死亡。兩者之身分,對國家之影響及任務沒有一點可相比擬。

然而英美新聞媒體認為他們同等重要,而誤導了一般人民如癡若狂的看黛安娜之死;這是一種錯誤,這對青少年的影響也很大。

黛安娜是值得同情的,但是…
黛安娜在六歲的時候,母親與父親離婚,去與一位富商結婚,她的兩個妹妹已在校寄宿,她和她的弟弟卻必須在父、母親的家庭中,兩邊生活。黛安娜當時就決定將來自己一定要有一個婚姻美滿的家庭,殊不知她又走上了母親的老路。

她十二歲時,進了一個非常貴族化的寄宿學校,在宿舍的牆上掛了威爾斯王子的照片。她當時的志向就是成為舞蹈家或是王妃。十六歲,她沒有畢業就讀不下去,到瑞士的「新娘學校」讀了幾個月就回國了。這是她的教育背景。

因此,黛安娜可以說是從小就嚮往做個神仙故事中的公主,盼望麻雀能變鳳凰。但是她自己卻沒有付上做「王妃」的代價,也沒有心理及「環境」的準備。

有機會說「不」
生在敗落貴族之家,又有離婚的父母親,按常理說她應該很了解家庭的問題;但是,她自己卻成為她的母親的翻版。後來,她果然被選上了,可以說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因為她位在皇宮的邊上,一位家世良好,美麗嬌豔的小處女。

一個十幾歲小女生編織著天真無邪的婚姻美夢,遺憾的是,她只是個徒有志向,而不知如何「經營」的「朦朧小天使」。

在她訂婚以後,發覺王子有老情人時,她不肯當機立斷解除婚約,其實以她後來十六年養成的倔強個性,儘可以不嫁。但是未來王后的「榮華高貴」太誘惑了,她的姊姊也告訴她,現在天下都是你們的芳影,再「臨陣脫逃」已經太晚了。

其實不然,在沒有到達西敏寺教堂舉行「世紀婚禮」、當著上帝及七十個國家的七千五百萬電視觀眾及大主教及家長面前說:「我願意」之前,她隨時可以說:「不!」但是她沒有,她不願意丟棄已經到手的「后座」。這種心理種了未來的結果。

王子與公主的婚姻
平心而論,他與她的婚姻破裂,查理王子是要負責的,因為他不肯放棄他的老情人卡蜜拉;而黛安娜卻是初戀。在婚前,記者問她:「你愛他嗎?」她說:「當然。」但同一個問題問他的時候,他卻說:「什麼是愛?」這早就「註定」了他們的婚姻會破裂。

如果以「皇家」的婚姻來說,在破裂以前,他們是兩相情願,不能再理想的絕配。黛安娜身世清白、美麗華貴,適合當未來國王的母后,而她也因為婚姻得到了財富與地位。可惜後來雙方都失望。黛安娜不安於室,以她後來之「豪放」,帶給未來國王無可彌補的污點。並且對黛安娜來說,她的少女美夢並未成真,因為他根本不愛她。他說,他們的婚姻是他父親的壓力造成的。他們兩個人的愛好與興趣是那樣的南轅北轍。如果我不偏袒他的話,他的服飾及愛好是標準「王子」的,黛安娜出身伯爵之家,應該不是不知道。

但是以同一天平來稱這一對怨偶的時候,錯在查理,他不應該拈花惹草,但是她婚後也沒有那樣「守身如玉」。在婚姻不如意的時候,她甘心供給一切資料,出一本傳記來撇清自己。等她與她的家庭願意「合作保密」的時候,沒有想到傳記的作者竟然把她的戀史和移情別戀的電話紀錄也都公諸於世,這些對她並不太「光榮」。她實在是太「天真」了。

到婚姻破裂以前(這婚姻一定會破裂的),身為王妃,有一次王子賽馬球輸了以後,他好希望獲得一點「安慰」,他吻了一下她這位公主。當他轉身的時候,她竟當眾用手擦掉。這太不外交了,太不皇室了。後來到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她堅持要「威爾斯王妃」的爵位。雖然不得不放棄了「王妃千歲(Her Royal Highness)」的尊銜,但是她一次拿到了二千五百萬美金的賠償費,和每年六十萬的贍養費,她仍可以維持她的侍從及職員,和五個臥室的公寓。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個天文數字,然而對她來說,當然還是不夠她揮霍的。這說明了她的婚姻以神仙故事開始,以買賣結束。(尚且不論基督教倫理和一般道德的看法。)
愛上花花公子
離婚以後,她開始她的慈善事業,慰問傷患、看顧愛滋病,到處分散人類愛的旅程,這些都很好,也贏得了世人不少的擁戴。但是,她卻開始第二春的再出發。我們認為她的離婚有理由(丈夫有婚外情),她當然可以再度擇偶,但是她選擇一個最不適當的人,一個大有問題的花花公子。埃及籍的杜里,他的家庭很富有,那是毫無問題的。但他的家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

杜里的父親以軍火商起家,而屢次申請入英國籍,都沒有獲准。他是一個陰險的財閥,申言這次英國保守黨的落選與他呼風喚雨的伎倆大有關係。

現在姑且不論他是否真有那樣的實力,但是撮合兒子與黛安娜是他的陰謀卻是毫無問題的。他甚至驕傲地說,他要看到將來英國國王的母親是我的兒媳。埃及人在茶餘飯後最好的話題,就是英國從前征服了埃及,現在埃及有一個男人征服了英國最美麗,也是地位最高的女人。

至於杜里自己呢?他是十足的花花公子,在黛安娜以前已經有過許多女人,日前還有一個女人把杜里給她的訂婚戒指在眾人面前獻寶呢!他靠父親的產業亂花錢。但遺憾的是他並不負責任,他的支票常常跳票,他在洛杉磯租了許多二萬到三萬的公寓,從不付房租,這些案子還在法院訴訟之中呢!

因此,就算沒有這次車禍,杜里真的與黛安娜結婚,也未必真的會成為一段令人羨慕的長久夫妻。

誰殺了黛安娜?
黛安娜的弟弟口口聲聲說,追逐她的攝影記者們殺了黛安娜。他說:「那些出版物的編輯付出了鉅額錢財搜購她的照片。他們的手上都有我妹妹的血。」法國的治安當局也在調查,那晚有那些記者緊跟在黛安娜座車後面搶鏡頭。但是,他們真有罪嗎?誰叫他倆製造出這樣的「新聞」出來?有這樣的新聞就有記者會追逐。

傳聞在遊艇上,他們兩人那張擁抱的照片值四百五十萬美金。把記者的名字查出來又怎樣?公眾人物沒有隱私權,更談不上隱私權。警政單位查出來後,只有道德責任,或者掣發幾張超速罰單。

真正的闖禍人是兼安全人員的司機。他酒後駕駛。巴黎麗池大飯店(Ritz Hotel)的司機沒有為一級要人開車的訓練。過了半夜,黛安娜與杜里才吃完晚餐,前門有數十位攝影記者守候,所以他們走後門,另一個保鑣還手執長槍跟上汽車。他們是沒有經驗的人,只知道開足馬力甩掉記者,卻忘記了他們的車子速度已經超過兩倍在隧道中規定的時速,不慎撞上了水泥柱,反彈過來,而因此車毀人亡。

誰殺了黛安娜?他們自己殺了自己。為什麼要到麗池去用餐?為什麼要吃到半夜?為什麼那麼招搖?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

英國皇室的反應
英國的皇室是有經驗的,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是:「為了這恐怖的消息深深地震驚和痛苦。」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正反面批判的言論。但是各方面的壓力,使女王不得不對全國藉著電視演講,白金漢宮在黛安娜出殯那天下半旗,而且還舉行那麼隆重的喪禮。在電視中看喪禮的觀眾比她結婚時還要多。

但是,暗地裏,英國皇室難免感到慶幸,這下子終於把將來國王的尷尬完全解決了。因為女王到現在還活著,查理不能繼位,等到他繼位已經相當老了,加上他的浪漫生活,稍一不慎就不夠資格做國王。而長子威廉卻非常成熟,頗孚眾望。從年紀來說,他有可能做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國王,但是有那麼一位母親實在是非常不光榮的。(黛安娜說她愛兒子,假如她真的愛兒子就該收斂一點。)現在她死了,整個問題都解決了。

結論
黛安娜無論多麼不幸、多麼痛苦、多麼可愛、多麼美麗、多麼博愛、多麼隨和,她還是不能做年輕人的典範。她的任性、只求自我實現,可能為更大利益而犧牲都是不足為法的。也許就是這一點正吻合了這一代青年的心理,至於道德倫理,甚至宗教信仰、國家榮譽都可以置之不管。(在此我不是只貶黛安娜一個人,威爾斯王子已經受了大眾的審判,不必再去批評他了。)這是把黛安娜捧得那麼高的人沒有想到的副作用。

在追思禮拜的獨奏節目中有一首「風中之燭」,原先是為瑪麗蓮夢露寫的,現在改了幾個字為黛安娜唱。這倒是非常適合的。因為她們兩個人倒是同路人。

最近有人在組織黛安娜基金會,將來把這筆基金孳息用在救濟慈善事業上。這倒是她的死,唯一真正對社會有貢獻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