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天主教是異端嗎?(四)~康來昌


2008-01-29基督教論壇報
 我們一般信耶穌常常就是這樣:很溫馨、體貼、來幫助我就好了,說我有什麼罪需要祂洗掉、有什麼錯要悔改,就不大喜歡。我覺得我們的問題就出在這些地方。好像生病了,只是用暫時麻醉的方式,擦一點紅藥水,症狀看起來是消失了就好,而病根還在。但上帝是更深的來解決我們罪根的問題。

  神是全能的,祂因著亞當夏娃(人類的代表)犯錯,讓祂的兒女都在一種被咒詛的狀態中。但神也預定了一個救恩,讓我們都能看到自己在這悲慘狀況中,而祂有極大的憐憫。我們這悲慘狀況不只是說有些傷痛、難過、從父母、家庭、社會、基因來的一些問題而已,奧古斯丁根據聖經說:我們是在「原罪」的咒詛之下。這「原罪」當然就帶來了「本罪」,我的本性就很惡劣,不能不犯罪,需要上帝來救我們。

 伯拉糾主義
  在第4世紀愛爾蘭有位非常嚴謹的修士,當他看到奧古斯丁這些講法時,他大怒。這位修士叫做伯拉糾,他今天已經成為歷世歷代(包括今天)所有「善良的異端」的代表,他的主張其實也是很合人性。他認為奧古斯丁、教會提出「人有原罪,沒有一人能倖免」這說法非常壞,因為會給人犯罪作藉口,人就不願意善良:「我掙扎半天,也好不了的話,為什麼要善良?」。伯拉糾覺得這是不對的,所以他說:人沒有原罪,所謂生病、死亡這些痛苦都是自然現象,不是罪惡的刑罰。我們需要救恩沒錯,但所需要的救恩就是「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榜樣」;祂是一個榜樣。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說「耶穌是救主」,就像如果我在游泳池裡快要淹死了,救生員很強壯敏捷,跳下來很快就把我救上去,救生員就像個「救主、拯救者」。但伯拉糾這種「耶穌是個榜樣」的說法,就說:「我們哪那麼可憐?耶穌的偉大就是像那救生員的強壯肌肉、奮勇救人至死的心。祂是救主的意思,就是讓我們學習效法祂,我們有軟弱是真的,但並不是一個快要淹死的人,耶穌的拯救就是祂立下一個榜樣來幫助我們」。然而,一個快要淹死的人最需要的,應該不是去效法救生員的榜樣,而是先要救生員把他救起來。

  或者另舉一個病人的例子。一個拯救他的醫生,就是把他醫好,使他不至於死的醫生,而不是說醫生是他的榜樣,他學習、效法醫生,病就會好,他就不會死;有為者亦若是,我們就這樣就好了。

  伯拉糾的看法就是這樣:耶穌對我們的拯救,就是樹下一個好榜樣。很多人說伯拉糾雖然是個隱修士,其實他根本沒有什麼基督教色彩,他根本沒有聖經,不認識基督,也不認識聖靈,他是很強烈的一個「道德主義」、「禁欲主義」(Stoic)的代表。也有人說他是「康德」的前身,嚴謹的道德家。我同意。

  伯拉糾的想法,是人性裡很容易產生的想法:我們需要耶穌,就跟其他宗教需要媽祖、關公、慈濟一樣,重點就是他們給我們設立一個榜樣,讓我們做點善工、捐點錢給這人那人。我們自己好得很,哪需要什麼耶穌替我們流血死掉?然後大家多多包容就好了。

  伯拉糾就這種思想,後來被教會定為「異端」。

 半伯拉糾主義
  但後來就有「半伯拉糾主義」(Semi-Pelagianism)出現。他們承認人有原罪,也承認我們需要神的恩典,但還是把神恩典的「絕對」和「白白」打了折扣。

  這也是我們今天會犯的毛病,恐怕越優秀(在頭腦上和道德上)的人,越容易犯這錯誤,就是覺得:「我真的有那麼壞嗎?誠實的說,我很不錯的,又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人道獎,有好的醫術、又有好的醫德;為病人犧牲甚多,有非常好的道德、成就」,你會覺得自己真的那麼爛、罪惡、需要上帝的拯救?或許你很謙卑的說:「我的純度還不夠,需要更純潔」,所以你還是把祂當成一個榜樣,不是一個救主。「半伯拉糾主義」就是這樣,他們認為:
  (1)人信耶穌是自己的選擇
  我覺得「伯拉糾」跟無神論只有一線之差,名義上還相信一位神,但我們自己沒有原罪,只要努力克服自己與生俱來的一些毛病就好了。而「半伯拉糾」就說我們有原罪,需要上帝的拯救,可是,(這也是「半伯拉糾主義」更合人性的地方)他們說,一個人得拯救,願意信耶穌、願意到教會,這「得救初次的願望」,是由人的自然能力而來。

  其實這說法合理極了,你怎麼會想要信耶穌?想信,就是你自己想信。(正統的答案不是這樣,但等一下再講)。這很合理:「有這麼多這個教、那個教、無神論,我就在想:基督教還比較正確,這個神比較慈愛…」,這分明是從你出來的。「半伯拉糾」就是說我們願意得到拯救、願意歸向上帝的這個願望是個好的願望,也還是出於我們自己。這是錯誤的,但非常合理,不是嗎?然而第一步是錯的,下面跟著就都錯了。

  (2)靠耶穌入門,憑自己成聖
  接下來,「半伯拉糾主義」說:人可以擇善固執,可以靠著自己繼續在成聖的路上,不需要靠著上帝額外的恩典來幫助。這也很合理,我要靠著自己每天讀經、禱告、傳福音、事奉,而達到成聖的地步。但這就是保羅對加拉太教會那些異端的責備,「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加3:3)
  我們不是也常聽到這話,「師傅領入門,修行靠自己。耶穌帶我進天國,但將來在天上房子的大小,就看我今天的努力」?相信你們很多人也這樣想,這蠻合理,甚至很多還有聖經根據,不過,這都是我們看得不完全的想當然爾。他們就是認為從開始到結束,第一步的進來,是我自己,進來以後的努力,也是我自己,都要用自己的努力來爭取。

  「半伯拉糾主義」錯在哪裡?先講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正統的講法,(天主教比較喜歡用「自由意志」,我們基督教不喜歡用,因為任何人都是墮落的人),就是:當你決定要信耶穌之前,第一步會作這決定,都是因為神以超自然的恩典加在你身上你才能信。這叫做在前的恩典(Prevenient Grace)。你願意信耶穌,這是在前的恩典(Prevenient Grace),「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啟3:20)。對,我們也看到你去叩耶穌的門,「尋找的就尋見」,但你能去尋找祂,有這種尋找的心願,是祂先尋找到你。這是正統的講法。

  但是「半伯拉糾」說,是你先覺得自己可憐,然後去找耶穌,所以這還有一點是自己的功德、努力。但正統的說,你連第一步願意承認自己可憐,對耶穌說「可憐可憐我」,都是因為上帝給你的恩典,否則連這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我越信耶穌越覺得是這樣,如果不是聖靈不斷的光照,人不會對上帝說「可憐可憐我吧」,說不定還覺得是我們要可憐可憐神,我們不奉獻,祂的教會都荒涼了呢。約翰福音6:44,「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我覺得這都是很動人、真實的話,今天你也是這樣,如果不是神吸引你,你不能到神那裡去;如果不是神在你身上工作,你連一吋的善意都不會有。而這就是「善良人」的麻煩,也就是你不太會覺得「這是神在幫助我」,而我們相信這都是神在幫助,我們才能善良。

  天主教、基督教(尤其基督教)很強調「神的呼召」,在新約、舊約,「呼召」(Calling)這字都非常重要。以賽亞書65:1-2,「素來沒有訪問我的,現在求問我;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稱為我名下的,我對他們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這話在羅馬書9:24-26也有提到,那裡有很豐富的應用,基本的來講就是:你沒有心在找主、追求主、愛主,不管得救前或得救後,你有這個心,開始願意去接受祂,是因為神先來找到你,先對你說話。這是「在前的恩典」(Prevenient Grace),也是另一個字「跟進的恩典」(Subsquent Grace)。

  天主教正統神學也講到:我們能繼續的信靠神,是因為神「跟進的恩典」。「在前的恩典」引導我們信靠祂;「跟進的恩典」使我們的自由意志跟祂合作。雖然基督教保守一點的都不喜歡用「合作」、「自由意志」,但如果照天主教的看法來看,你的自由意志能跟神合作,都完完全全是神的工作,而我們基督教也同意這一點,所以天主教不是「異端」。

  如果「開始」是靠主,「繼續」也是靠主,那麼「成全」也是靠主。奧古斯丁講過:「神預備人的意志,以祂的協助來完成在人心靈中已經開始的工作。事實上神先使我們有意願做良善的事,然後與我們的自由意志合作,使這件良善的事得以完全。」因此,當神引起我們的意願的時候,並沒有我們的合作,純粹是祂引起我們這意願。但當我們願意行動的時候,祂也使我們跟祂合作。如果沒有神使我們願意做某件事,並且與我們一同來實踐它,我們不能完成任何的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