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台北校園團契之"教師與福音"1997年3月
1997年3月第60期 劉鎮歐
片名:春風化雨1996(Mr. Holland Opus)
主題:自我實現、教師角色、教學方法與理念、親子關係
導演:史蒂芬赫里克(Stephen Herek)
演員:李察德瑞福斯(Richard Dreyfuss)、葛琳妮海德莉(Glenne Headly)、傑湯瑪斯(Jay Thomas)、奧琳匹亞杜卡吉斯(Olympia Dukakis)
片長:142分
出品年代:1996年
得獎記錄:日本文教部最佳影片

劇情簡介:
格倫賀蘭是位具有天份的音樂家,迫於生計之故,暫時委屈自己到高中教授音樂相關課程;期盼利用教學閒暇的時間,創作一首世人永銘心中的交響樂章。
無奈造化弄人,因著妻子懷孕生子,並且兒子柯爾天生聽力受損,繁重的家庭經濟重擔,逼使賀蘭繼續從事教書工作。然而,隨著自身教學心態與方法的調整,賀蘭將對音樂的熱愛感染了每位學生,一起彼此分享生命的學習與成長。在三十年的教書生涯中,以學生作為跳躍的旋律與音符,譜出了一首個人的生命樂章。
影片評析:
一般的教師影片,少有例外地都是將老師塑造成一位英雄,而這種教師英雄類型的影片,可粗分為二種:一為“閃光燈泡”類型,一為“蠟燭”類型。通常“閃光 燈泡”教師類型影片的戲劇時間只涵蓋一個學期,一位新進老師主動或是被動地面對解決一個困難的教育情境:不是面對一群上課失序且制式思考的學生,就是面對將學生視為動物管理的官僚教育行政人員。新進的老師帶來新的教育與學習願景(vision)——另外有一個新的知識學習天地;在短促的一學期之後,新老師 改變了整體學生的生命,例如〈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等。通常,這類型教育影片的主題不是在舖陳教育過程中師生的互動與學習,而是傳達導演心中所想強調的教育主題,例如〈春風化雨〉的「自主思考」 與〈吾愛吾師〉的「接納與愛」。這類型的教師在影片中為學生帶來「靈光一現」的知識啟蒙,便會因個人或學校的緣故而消失蹤影,因而較少向觀眾呈現他們「百年樹人」的教育生涯。然而,“蠟燭”教師類型影片的戲劇時間,便橫跨一位老師一生的教書生涯,不像“閃光燈泡”類型老師只帶來「靈光一現」的知識啟蒙,而 是一輩子知識與學習的資源中心;就像蠟燭燃燒照明一般,老師給學生愈多,自己剩下就愈少,直到「蠟炬成灰淚始乾」,例如〈春風化雨1996〉(Mr. Holland's Opus)、〈早安,杜福小姐〉(Good Morning,Miss Dove)等;到了片尾,通常此類型教師都會省思一個問題:自己所做是否值得?對學生是否帶來真正的生命影響?
在〈春風化雨1996〉的片尾,便是藉由教育當局刪除教育經費與裁撤藝術類教師事件,向賀蘭老師提出了此一生命質問;賀蘭老師對前來安慰的老友兼同事比爾憤怒地說道:
「比爾,我不是退休,而是被遺棄。(8585)說來好笑!當初,我是被迫來教書;現在,卻是一心一意地想教書;它已成為我生活工作的重心,三十年來毫不間斷。本以為世界會因你而不同,以為別人會在乎;誰知黎明醒來,才發現自己錯了,被犧牲掉。我真應該仰天長笑!」
當比爾體諒且安慰地拍著老友的肩膀,道聲保重離去時,留下賀蘭老師一人在任教三十年的音樂教室裡收拾個人私物,我的腦海裡不斷地浮現賀蘭老師教書生涯中的許多「第一次」場景:
第一次痛苦的上班——七點半前就得起床。
第一次拘謹的上課——照本宣科地講論音樂的定義。
第一次天真的談天——以為教書有空閒的時間作曲。
第一次憤怒的生氣——學生的成績一塌糊塗。
第一次羞辱的責怪——自己是個故障的羅盤針。
第一次不滿的抱怨——學生個個是塊朽木。
第一次愉悅的上課——學生爭相發問。
第一次懷疑的指正——從古典到現代搖滾樂都可以教,
只要學生喜歡音樂就好
第一次挑戰的質疑——只有爛老師,沒有爛學生。
第一次體貼的讚賞——自己是個好羅盤針。
第一次復燃的雄心——創作羅薇娜之歌。
悲喜交織了賀蘭老師三十年的教書生涯,最後由葛楚州長代表受教學生表達他們心中對老師的感謝:
「賀蘭老師對我一生影響深遠,更影響了許多人的一生。賀蘭老師或許自以為一生有大半歲月都虛擲了;他一直在創作交響樂曲,看似可能迅速成名或者致富,甚至名利雙收。可是,賀老師並不富有,也不出名;小鎮以外知道他的人並不多。他可能因此認為自己失敗了;那麼,他就錯了;他的成就遠超乎名和利。環顧四週, 沒有一個人不受你的影響,正因為有你,我們才茁壯成為優秀的人才。賀老師,我們是您的交響樂章;我們就是你作品中跳躍的旋律和音符,我們是你的生命樂章。」
賀蘭老師欣喜地舉起指揮捧,指揮歷經三十年陶塑而成的「美國交響樂團」,演奏彼此悲喜雜陳的生命樂章。教書原本不是賀蘭老師要走的人生道路,卻成為他一生所付出的道路。他一生中影響並改變許多學生的生命;然而,最大的生命改變是他自己。教書成為他第二次的生命學習,並且榮譽地畢業。
思考主題:
(一)你認為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應扮演的教育角色為何?並對劇中人物賀蘭老師、雅各校長與華德斯副校長所扮演的教育角色,以及台灣目前一般教育體制中,教學與行政人員的角色,提出你個人的看法。
(二)你對片尾賀蘭先生對比爾教練內心告白的看法為何?對於將教職視為終生志業的人而言,提出你個人對教職的看法與建議。
(三)你認為賀蘭老師先後兩種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優缺點為何?其教學特色、主體、互動、以及果效差異為何?相較於目前教會的主日教學與佈道訓練法,可從中汲取的理念和方法為何?
(四)法哲Joseph Joubert曾說道:教書是第二次的學習。你個人的體會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