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黑色鋼琴變奏曲 / 電影《琴謎變奏曲》


2007-01-20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陳喬】   
《琴謎變奏曲》描述的﹐是一種心靈被扭曲的痛苦…觀賞本片時﹐從開始直到片尾結束﹐身體持續著一股坐立難安的不安全感。

 《琴謎變奏曲》講述一段扭曲心靈造成的悲劇故事。

  鋼琴女孩復仇記
 故事主角梅蘭妮是一位豬肉販的女兒﹐她的抱負是進入音樂學院就讀﹐在她的生活中﹐要求技法的精進﹐並瞭望鋼琴上的音樂家頭像﹐就是生活的全部。

 考試前﹐父親告訴她﹕孩子﹐我喜歡妳彈琴的感覺﹐就算沒有考上﹐還是會請家庭教師持續讓妳練琴。梅蘭妮一口回絕父親的想法。而母親說﹕「我的孩子沒有得不到她所想要的東西。」母親的話似乎點出這部影片想說的話。

 梅蘭妮在音樂學校考試中落榜﹐她將原因歸咎給一位在她考試中為樂迷簽名的鋼琴家﹐復仇的種子開始萌芽。十年後﹐她達成復仇的目的。在金色的陽光中﹐露出心滿意足的微笑﹐徜徉在琴聲裡。

 當影片結束時﹐我心中的幕卻還沒落下﹐疑問如水珠般點點冒出﹕梅蘭妮真的喜愛彈鋼琴嗎﹖難道梅蘭妮在落榜的那一刻就決定不再彈琴了嗎﹖真的全是那位鋼琴家的錯誤嗎﹖評審似乎不止一位。

  如何看待生命的痛
 我們是不是更喜愛「得到」的感覺﹖為什麼梅蘭妮執著於復仇﹐不再喜愛鋼琴了呢﹖報復的快感消失後﹐梅蘭妮就可以再度重拾鋼琴的樂趣了嗎﹖我們是不是也自以為喜愛的某一件物品﹐在遭遇挫折時卻輕易地放棄了﹖
 向別人表現自己喜愛的事物時﹐會不會因為他人的眼光而有所動搖﹖如果我真的有喜愛的事物﹐我會怎麼持續地做﹖
 我會怎麼看待生命裡的痛﹖報復的結果好像不能成為生命的終結﹐梅蘭妮要怎麼背負著復仇的結果繼續生活﹖
 那位因為一時疏忽遭到梅蘭妮報復的鋼琴家﹐也使我們思考到﹕有沒有因為自己一時的輕率﹐傷害別人自己卻一無所知﹖
 這位鋼琴家從來不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動作引發十年後的禍患。如果她當下拒絕那位樂迷的簽名﹐更重視學生的考試﹐會不會從此改變一切﹖
 從這位鋼琴家的身上﹐可以察覺「檢視自己」和「尊重別人的感覺」一點都無法輕忽。

  感覺身處謎團中
 劇情以梅蘭妮為主軸﹐所以呈現的是會是扭曲的人性﹐如果選擇一個顏色作為這部片的基調﹐黑色是最適合本片的選擇。

 黑色的流動是《琴謎變奏曲》帶給我殘留的餘音。本片充滿著情感的層層謎團﹐不到最後看不到整個事件的全貌﹐在猜測劇情發展的過程裡﹐感覺身處在謎團中﹐梅蘭妮的復仇計畫令人如坐針氈。

 特別的是﹐在懸疑的劇情中配合悠揚的琴聲。琴聲恰當地融入劇情﹐代替台詞發聲。

 本片使用心理的複雜性和復仇的謎團達到很高的戲劇效果﹐沒有特效鏡頭﹐也沒有神話成分﹐純粹以音樂和心理兩項元素發揮。

 《琴謎變奏曲》能夠挑起每個人內心的醜陋﹐也能說明復仇的態度足夠帶來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