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鬼月聽鬼(四):埋藏水中的傳說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2/9/11
前三周所介紹的樂曲,從聖桑、法朗克到李斯特,都有明確文本,聽眾可以按圖索驥,句句比對。然音樂之所以為音樂,必有不同於文學之處。許多音樂作品只是從文字獲得靈感而非試圖以音符「翻譯」文字。作曲家讓音樂自己說話,以音樂的文法與特色說故事。
蕭邦《敘事曲》就是這樣的作品。一般認為他的四首《敘事曲》創作靈感皆來自波蘭大詩人米茲奇維契(Adam Mickiewicz)的作品,但蕭邦始終不透露樂曲背後的故事,任憑眾人想像。也因此關於這四首作品,我們可以找到各種解釋。其中《第二號敘事曲》,據傳靈感來自長詩「席維提茲湖」(Switez):

席維提茲湖風光明媚,卻常有異相怪聲,聽得女子哭啼與兵器鏗鏘。欲知湖泊神秘的領主率隊前往,開網一撈突現水精現身解謎:今日湖泊原為城市一座,男人英勇女子賢德,水精即為領主圖罕之女。一日圖罕受立陶宛王之命率軍抵抗俄軍。領主擔心僅剩老弱的席維提茲城無人護衛,女兒卻勸父親不用害怕,稱她見到天使持劍,張開金色羽翼保護席維提茲。孰料就在當夜,俄軍拓道兵臨城下。城內老弱婦孺寧可自盡殉城也不願葬身敵手,領主之女祈禱上蒼賜與死亡——霎那間席維提茲城化成一片湖泊,城中女子盡作湖上睡蓮。俄軍欲摘花裝飾,觸碰者卻立染惡疾斃命。說完水精沉入湖中,再也不見身影。

如此慘烈的故事,幾乎各民族都有版本。《天方夜譚》裡就有「魔鬼、漁翁和四色魚」,城市被魔女詛咒,化成白紅藍黃四色魚類的傳說。無論蕭邦是否真以「席維提茲湖」為靈感,《第二號敘事曲》都有可怕的狂風暴雨,音樂比文字更震撼,讓人聽了不寒而慄。

同樣是水中城市傳說,德布西倒有不同描述。《前奏曲》第一冊中的名曲〈沉沒的教堂〉,就是講述古不列塔尼傳說,在第四至第五世紀間,馬摩尼克的遺斯城(Ys)沉入海中的故事。原是恣行淫邪被神懲罰,德布西卻不寫天譴,而是講述傳說中的教堂自波浪重現的景象。我們在音樂中聽到海色變化、波浪翻捲,以及教堂出現時,悠揚的聖歌與管風琴的聲響……德布西的鋼琴寫作出神入化,音響效果從遠至近又由近而遠。不只是教堂升起,那些波浪來回實有遠近之分,是立體而非平面的效果。最後海水再度湧現,教堂又緩緩沉入,只能聽得水中隱約傳來的鐘聲。

本周蕭邦大賽冠軍鄧泰山將再度來台演出,曲目正包括《前奏曲》第一冊全本。從蕭邦到德布西,在農曆七月尾聲,以〈沉沒的教堂〉和《前奏曲》中的其他精靈故事作結,或許是再好也不過的句點。

鄧泰山德布西獨奏會

9/11(二) 台北國家音樂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