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給史達林的打臉文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2/10/16
面對政治、權力與壓迫,每個人都有不同選擇。有人反抗、有人閉嘴、有人逢迎,但也有人知道自己不能不創作,故而選擇迂迴曖昧、百轉千迴的手法說話。
比方說,身處蘇聯的作曲家蕭斯塔科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雖然沒有直接批判,早期被批鬥後也不敢直接批判,但論其作品之形式、素材、主題運用和管弦配器,蕭斯塔科維契仍然提供豐富線索表明心意。他的手法巧妙精練,沒有因為模稜兩可而削弱音樂本身的力量。平庸的黨員或高層,他們大概不太可能知道這些想法。但任何知道蘇聯現實狀況的音樂家,卻一定能發現樂譜中的隱語,這也是蕭斯塔科維契明哲保身的技巧。

但蕭斯塔科維契不是不曾反抗。他和統治高層最激烈的衝突,卻是一首「快樂」的交響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史達林希望蕭斯塔科維契寫一首勝利交響曲慶祝凱旋——凱旋?別開玩笑了。蘇聯打二戰之所以打得慘絕人寰,血流成海,真正的原因不是納粹,而是共黨領導的野心。當時蘇聯根本沒有參戰的準備與能力,唯一能靠的就是極權政體的殘酷動員與大量犧牲——犧牲超過兩千萬人!在這樣殘忍又漫長的戰爭過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喪生。蕭斯塔科維契怎麼可能無視於如此慘烈的死傷與災禍,同時又為史達林寫一首「勝利」交響曲,昧著良心歌頌不堪的勝利?

然而,他乖乖聽話,還是寫了,寫了一首「快樂」的《第九號交響曲》:軍樂元素、歡樂氣氛、交戰衝突等一應俱全。該是凱旋交響曲吧?音樂的神奇,卻在此曲一聽就是天大笑話,既非凱旋卻又諷刺凱旋。上級要求的所有素材都達到了,卻狠狠打了領導一巴掌。

不用說,作曲家自得為此付出慘痛代價,1948年就以「反民族主義,形式主義」之名遭到政治批鬥。那一次批鬥名單不照字母順序,蕭斯塔科維契名列第一。在那所有媒體皆被共黨完全控制的時代,如此安排就表示共黨把蕭斯塔科維契視為主要批判對象。作曲家從此不寫交響曲,要等八年過後史達林斃命,才又譜下《第十號交響曲》。

但也正是《第九號交響曲》,讓世人看到藝術家面對暴橫強權的堅持。外貌雖是嘻嘻哈哈又模稜兩可,樂聲中的微言大義卻令人尊敬與感動,作曲家給史達林的打臉文。

10/19 (五)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奧列格.凱塔尼指揮國家交響樂團 蕭斯塔科維契《第九號交響曲》

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373803457b0138095a63d600c1?lang=z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