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欠一個道歉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2/8/7
雖然好聽到幾乎大家都愛,多數人其實不懂蕭邦。
由於教育不足,是故現在的人不懂;因為見識不夠,所以以前的人也不懂。

蕭邦自己也得負點責任。他太不喜歡拋頭露面,彈得太少。可他現身說法確如佛陀講經,能解一切困惑。比方說當時大鋼琴家,本身也寫曲的莫謝利斯( Ignaz Moscheles,1794-1870),就曾如此敘述他欣賞蕭邦演奏的心得:「他應我要求彈琴給我聽,而這是我第一次聽懂了他的音樂,也明白為何那些貴婦對他如此狂熱。其他人演奏他的作品往往缺乏節奏感,但蕭邦的自由處理(ad libitum)卻是最迷人且最為原創;那些讓我跌撞其間的刺耳、業餘式轉調再也不令我驚訝,因為他像精靈般,用靈巧的手指輕盈滑過鍵盤……」

以上文字,可供討論之處甚多,但最不可思議的,或許是他以「刺耳、業餘式轉調」形容蕭邦作品。怎麼可能呢?他說的可是蕭邦,史上筆法最精緻縝密,作品最難尋劣作的譜曲聖手。他怎會用上這等形容詞呢?

別笑莫謝利斯。不只是他,很多人都看不懂蕭邦的和聲。誰叫他的語法超越時代,大量運用不和諧半音,玩弄同音異名轉調。蕭邦可以用單一和弦讓時間停滯,卻也可以猛然連續轉換和聲以創造迷幻繽紛色彩,旋律甚至可以轉入純粹半音領域而如入無人之境。其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模糊了調性邊界,讓思緒在悲喜之間游移。《船歌》的和聲與轉調更是傳奇預言,在華格納之前就用了華格納式的和聲。

大膽新穎的和聲語言,造就了蕭邦的獨特。而獨特,也意味著多數人「不懂」。「不懂」,又沒能如莫謝利斯得以親聆,最後就是諸多出版商自行更動,把「不懂」的怪異和聲「修改」成他們能夠理解的模樣,俗氣而平凡的模樣。

報導指出,七月廿八日台北市高中轉學生聯招考試,升高二國文科試題被批評「語帶性暗示」。是啥題目這樣活色生香?「這首陳黎的《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共按錯了幾個字?『侵愛的,我對你的愛永遠不便/任肉水三千,我只取一嫖飲/我不響要離開你/不響要你獸性搔擾/我們的愛是純啐的,是捷淨的/如綠色直物,行光合作用/在日光月光下不眠不羞地交合/我們的愛是神剩的』」。(A)六個(B)八個(C)十個(D)十二個。

真真可嘆呀!此處該被批評的問題,哪裡是「性暗示」!出題者把詩人用心設計的巧思當成「改錯」測驗,不只偷懶,更是荒謬;詩作本就在玩弄音義,「錯」字如被「更正」,則此作根本沒有存在必要,其中又哪裡有錯字可言?

對詩不懂至此,居然也能出題,無論如何,這都欠作者和考生一個道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