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樂聞樂思∕聽音樂,用的是耳朵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4/12/30
上周和朋友逛書店。「陳莎莉居然出新書。」
「真的嗎?在哪裡?」
「就在那邊呀,那麼大的海報你沒看到喔!」
「....... 那哪是陳莎莉,那是女高音卡拉絲(Maria Callas)啦!」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看到「陳莎莉」,竟然勾起友人的中學往事。「國中上音樂課,老師隨便教,考試居然考聽寫。他唱一首歌,要學生把譜寫出來。我不會寫,就被老師羞辱。」再看了看「陳莎莉」,他說「所以你也不能怪我不喜歡古典音樂。畢竟想到古典音樂就想到國中音樂課,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不堪回憶。」
我受到很大的衝擊。一個半月前,出版社轉了一封來信:那是一位六十餘歲的讀者,以毛筆書寫他和古典音樂的「關係」:「我是喜歡音樂的,可是中學的時候老師考唱譜,我不會,被罵得狗血淋頭。之後四、五十年,聽音樂都有自卑感。我還是喜歡聽,可是愈聽就愈自卑,覺得自己連看譜都不會,怎能聽音樂?」這次讀到我的新書,看完第一章,「讀得老淚縱橫。終於有人清楚告訴我,不會看譜,一樣可以聽音樂。」
在此並非藉專欄為自己的作品宣傳,而是再次說明我所受到的衝擊。我確實花了一整章的篇幅告訴讀者,要會「看」譜才能夠「聽」音樂,本身就是嚴重的邏輯錯誤,更完全沒有必要。我知道如此謬誤相當常見,但直到出書了,陸陸續續來的回應才讓我知道,原來許多人的音樂學習竟充滿不必要的挫折與羞辱,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竟和欣賞音樂毫無關係。當初編輯為新書下了「古典音樂讓人想愛又不敢愛」的文案,我一直覺得不通,最後只因尊重編輯專業而保留。到了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太過幸運,或根本不食人間煙火,才不知道許多人和古典音樂,竟真是「想愛又不敢愛」的關係。
容我再重複一次:沒有念過建築系,並不妨礙你欣賞建築之美。而一本帶領讀者欣賞建築的書,也不會從如何繪圖、如何灌漿打樁開始寫起。如果你念了建築系,欣賞建築時或許能夠了解更多門道,發現更多巧思,但欣賞建築這件事本身,並不以必須會蓋房子為條件。能夠閱讀樂譜,固然可能可以幫助你聽音樂,但欣賞音樂本身,基本上用的是耳朵而非眼睛。
在2014年的結尾,野人獻曝地在今年最後一篇專欄和大家報告自己年底的「新發現」。別讓錯誤的音樂教學破壞了你對(古典)音樂的喜愛,那對你和音樂都不值得。祝福大家歲歲平安,我們2015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