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散文書評】忽然翻過一頁 就此改朝換代


2015-08-22 10:00:25 聯合報 隱地

1989年之後,白先勇的重要作品從文星、晨鐘、遠景開始一分為二,一半在爾雅,一半在允晨文化,我也透過先勇的介紹,認識了在允晨上班的廖志峰,高高帥帥的一位年輕人,成為我的同業。
2013年6月,我在《文訊》332期上讀到廖志峰專欄上的一篇〈側影〉。〈側影〉讓我側目,重讀細讀第二遍之後,我開始不放過任何廖志峰的文章,也介紹給好幾位有閱讀習慣的朋友,志峰的才華讓我折服。
磨劍二十年,廖志峰終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書,記憶著時光》,讀完此書,我才知道,他最好的幾篇文章,我全錯過了,我寫過五十種書說不清的事,廖志峰用一本書就說得明明白白;所有愛書的人,一旦翻讀《書,記憶著時光》,都會成為「愛書狂」——這本以書為主軸,環繞著書的歷史,上下古今,廖志峰寫來,彷若在寫書的百科全書,讓人驚異的,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書,他到的地方也多,美洲、歐洲、中國大陸,為了編輯業務,他親訪作家,而他又是從最基層的搬書小兵做起,他對世界文藝思潮不陌生,對「閱讀器革命」的前因後果也了然於胸;台灣從事出版的同業,成天在倉庫打轉的少說也有三千人吧,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寫過一首題為〈書的哭聲〉的詩,但未能像廖志峰以銳利慧眼,把倉庫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寫出了倉庫的氣味,他說倉庫是「遺忘書之墓」,他指出倉庫具有廢墟的元素,在他眼裡,倉庫也是一個勞動場所,這讓為志峰寫序的封德屏也看到了這個場景——書從一樓搬到二樓,二樓搬到一樓,左腳右腳,右腳左腳,背著書反覆登樓,直到汗流浹背……像進行陶侃搬磚的儀式……志峰在〈倉庫〉一文,如是描寫著在出版社工作時與書籍的肉搏接觸,一直寫到「書本最終會回到紙廠,目送裝滿一部箱型車的書,最終只賣得二百多元,剛好購買幾罐啤酒。書的告別式,有時白蟻也會摻一腳……
從「閱讀」、「寫作」、「書本」、「編輯」、「書店」、「倉庫」,這本「談書天地」的書,作者總是在問:「為什麼從事出版?」原來「出版是一種抵抗,抵抗遺忘,抵抗庸俗」。但令人意外的是,2007年11月,當亞馬遜網路書店推出「電子書閱讀器」,點燃第一把火,把「閱讀器」從美國市場,越過大西洋進駐英國,甚至還越過太平洋進軍日本……紙本書的命運像是捲入碎紙機般的時代漩渦……
書本是文字的載體,從文字到卷軸到成書,再到無紙的過程,這其實是一個幾千年的文明歷程,忽然翻過一頁,就此改朝換代。
廖志峰說,「閱讀器的問世,把紙本書推回到新穴居時代」。
廖志峰不像我,他全面接受新的科技文明,他會使用新的載體,他在電腦終端機前,手機螢幕或閱讀器上讀完一本本新書,他享受著如福音的新科技,但同時又感覺好像少了什麼,讓他若有憾焉,忽然他從讀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自「靈光」二字想起了「紙韻」,是的,正是「紙的韻味」,或許會讓「紙本書」繼續在人間漂流,不致被「閱讀器戰爭」立即消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