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等待超人 在美掀教改激辯

2010-10-26 台灣立報 作者:謝雯伃
39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Google yahoo windows-live funp hemidemi myshare
【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等待超人》這部描繪現今美國教育困境的紀錄片激起了觀眾對美國教育制度的憤怒,也掀起各界對教育改革的激烈辯論。
■圖為古根漢於2010年6月21日出席於洛杉磯電影節首映的《等待超人》。(圖文/路透)
紀錄片上映之前,全美各界對美國教育體制的評價早已每況愈下。在美國許多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半數的學生從高中畢業。美國的學術成就和畢業率從1970年代之後便開始停滯不前;於此同時,其他國家的教育水準卻逐漸超越美國。

陳腐體制 一一紀錄

由導演古根漢(Davis Guggenheim)執導的《等待超人》,跟著自紐約、加州和華盛頓等全美各地想要進入公立特許學校就讀兒童的腳步,赤裸裸地聚焦在美國的公共教育體制上。影片播出後,引起了全美熱烈討論,究竟何種方式能夠解決美國的教育困境。古根漢表示,這部紀錄片的出發點是要點出,美國的公共教育體制已經陳腐過時,需要大力翻修。由於許多父母不再相信公共教育體系,對住家附近表現不佳的公立學校感到失望,轉而把希望放在公立特許學校等體制外的教育,希冀進入這類學校就讀,能夠改變孩子的人生,擺脫崎嶇不平的求學之路,走上成功坦途。
公立特許學校與一般公立學校類似,入學均免費,學校的運作則由納稅人所繳納的稅金來支付。不過,與一般公立學校不同,公立特許學校不受學區、該州或教師工會的規範制度所控管。特許學校有專屬的課程規劃、教師評鑑方法和每天上課總時數。
為了要保有這樣的自主權,公立特許學校必須達成與州政府所簽定的合約/特許令中訂下的辦學目標。如果特許學校無法達成特許令的目標,通常是在3到5年中完成,那麼這間特許學校可能就要關門大吉。
公立特許學校的支持者表示,由於持續以當責制敦促辦學,並擁有創新的自由,讓公立特許學校擁有傳統公立學校沒有的利基。自從1991年起,全美有40個州,加上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都簽署通過了允許公立特許學校開辦的法規。
然而,公立特許學校的名額有限,根據聯邦法律,必須靠抽籤決定入學名單。

抽籤入學名額訂終身

每一年到了特定時節,就會有數以千計的美國家庭聚集在各地的學校體育館和大禮堂,參加公立特許學校入學資格的抽籤。公立特許學校決定何者為錄取學生的抽籤現場,場面總是相當激烈。
隨著一個個獲得入學許可的學生名字公布,幸運抽中資格的家庭忍不住歡呼,因為他們終於打敗機率,相信未來將會有美好的事物等著他們。
不過,就在離歡呼聲幾步遠的地方,卻是掉不停眼淚。年紀大概只有幼稚園大小的孩子和家長哭成一團,因為他們想要改變求學命運的希望已經破碎了。「我甚至再也不願去抽籤現場視察了,因為看到孩子哭泣實在讓我心碎。」紐澤西州紐華克市市長布克說:「一個孩子的命運不該以抽籤的結果決定。」
《等待超人》片中舉出辦學成功的公立特許學校來證明,只要身處「對的環境」中,所有孩子都能夠有好的學習成果。

教師工會反彈紀錄片

然而,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主席薇寧加頓(Randi Weingarten)表示,影片中所呈現的公立特許學校成功故事不代表整體的特許學校表現。
她說,古根漢對於大多數公立特許學校的平庸表現僅輕描淡寫帶過。已經有許多獨立研究顯示,與一般公立學校相比,大多數特許學校的表現僅是平平,甚至更糟。
史丹佛大學教育成就研究中心去年發表一份報告,檢視了全美70%的特許學校學生,將這些學生的學習進步程度與鄰近公立小學的學生做比較。結果發現,有17%的學生成績進步幅度比公立小學的學生進步幅度大;46%的特許學校學生與公立小學學生進步幅度差不多;而有37%比公立小學學生表現來得差。
除了贊許公立特許學校,將其領導人視為正面教改的例子,《等待超人》一片也對在政治上擁有極大權力的教師工會大肆批評。古根漢直陳,教師工會必須要為美國公共教育體制的停滯不前負很大的責任。《等待超人》片中詳述了在美國,要解聘一名教學表現不佳的任期內教師有多麼困難。目前紐約有5萬5千名應聘任期內教師,2007年有10人被解雇。而解雇這10人的代價為何?政府必須要給每人25萬美元的賠償金。
古根漢說,目前的教育體制其實是建立在成人的和諧之間。這表示教師工會、中央單位和執政者沆瀣一氣,他們要的是確保工作穩定,每件事運作的很順利。他認為美國需要的是重新調整學校發展方向,讓學校真正為兒童服務。
薇寧加頓則表示,教師工會並非毫無貢獻。「影片把我們跟教育界的困難現況連結在一起。這些影片可能會讓觀眾注意到許多學校和學生所面臨的挑戰,」薇寧加頓說:「如果影片著重在方向不正確的解決方案或詆毀優秀的教師上,而非提出改進我們教育體制的方法上,那麼就搞錯重點了。」
薇寧加頓認為,《等待超人》拍攝的目的無疑「基於良善意圖」,但卻是「不正確、不連貫也不完整的。」她說,每一天,全美各地的公立學校仍有無數的優秀傑出教師在各個社區裡認真工作。可是在這部電影中,他們的身影很明顯地都留在剪接室的地板上了。
《國家》雜誌(The Nation)的專欄作家葛德斯坦(Dana Goldstein)也表示,《等待超人》過度簡化了美國教育不平等的弊病。影片中沒有呈現出成功為貧困學生辦學的公立學校;影片中也沒提到部分特許學校教師也自組工會來維護權益。影片中缺少對公立學校現況的理解。有些家庭是由未成年的單親媽媽擔下所有重擔、有些家長根本不會說英語,甚至染上毒癮。這些家長自顧不暇,無法參與小孩的教育過程。出生在這些家庭的孩子有時根本無法好好吃一頓早餐,也沒人指導功課。而公立學校無法拒收這樣的學生。
無論美國教育難題的解決方案為何,古根漢說,他拍攝這支紀錄片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人們開始討論教育改革,進一步有動力採取行動。「藉由認識這些孩子,還有這些認識為了孩子未來奮鬥的父母,或許美國人民會有足夠的動力在他們所處的社區環境中做些改變。」
曾執導《不願面對的真相》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的古根漢說:「當你看見這些美麗的孩子,理解他們的潛力無可限量之後,教育改革的概念就不會那麼抽象了。」
■圖為2009年2月3日於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歐巴馬與第一夫人蜜雪兒在市立首都特許小學(Capital City Public Charter School)與2年級的學生談話。該校是探索學習學校,也是歐巴馬上任後第一間拜訪的學校。(圖文/路透)
影片官網提供了一些如何從地方層級進行改變的方法,像是寫信給公共事務官員和自願到社區學校做義工。他說,如果人們只是繼續把頭埋進沙子裡,祈禱有超人出現,拯救美國的教育,根本是癡人說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