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東南亞系列1:褚士瑩 航向世界彼端的作家
- 2010-12-14 台灣立報 作者:李宜霖
30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褚士瑩,17歲背著背包出走,27歲決定要做NGO工作,旅行過數十個國家,出版過數十本書。12月6日,褚士瑩在四方報4週年活動「越界書寫 望向東南亞」系列座談,分享旅行的生命記事。
褚士瑩說,如果沒有走在自己夢想的路上,做不想做的事,光是早上起來就會覺得累;走在夢想的路上,每天不會覺得累,而且停不下來,有很大的熱情在背後支撐,周圍工作的人都令你尊敬、喜歡,這些是驗證自己朝向夢想的證據。
旅行遇到窮人乞討怎麼辦?包括給誰、給了以後怎麼辦?或者給的錢是流到背後的集團,而不是被操控的街童?褚士瑩花10年的時間去找答案,這個問題也讓他決定在NGO工作。他認為,透過有組織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比在路邊給錢來得更有幫助,透過組織,不只是給一頓飯,更是照顧生活全面,如生病、就學等,讓人更具生命價值。
遇見世界更多的風景
褚士瑩認識住在緬甸的一對夫婦,太太是小兒科醫生,是從小在泰國長大的挪威人,每年回挪威工作3個月,把在醫院賺的錢存下來,剩下9個月在緬甸做義診;另一個在波士頓海灣認識的朋友,是從小在阿根廷長大的台灣人,一個人被爸媽送到阿根廷當小留學生,後來到美國自己開業當醫生,看診對象針對從中南美洲來的中低收入非法移民,尤其是在美國語言不通、又不敢去看醫生的人,甚至把手機號碼給病人,告訴他們隨時有醫療情況,都可向他諮詢。這些流離世界彼端的人,讓褚士瑩很欽佩。
在台灣的外國人看到的台灣是什麼?褚士瑩曾在淡江大學演講,對象針對淡大外籍生,因為外國人在台灣,沒有人可以解決困惑。有海地人問說,為何在新聞裡,看到跟他們國家相關的新聞,都是壞消息?褚士瑩說,外籍生雖然跟台灣人一起生活,但台灣人並沒對他們有所了解。外籍生也對於作為一個外國人,在台灣能做什麼,覺得很無力。
有外籍生問道,為何台灣廁所衛生紙不沖掉,要放在垃圾筒理?世界許多國家都將衛生紙丟在馬桶沖掉,但在台灣一般人認為會堵塞水管。褚士瑩表示,台灣人上廁所很喜歡用面紙,會造成堵塞的都是面紙,衛生紙則不會,他鼓勵大家沖掉用過的衛生紙。面紙是寒帶的樹林做成的紙漿,纖維長,比較難分解;熱帶樹林長的快、收成也快,熱帶樹林或回收紙做成的紙漿纖維短、鬆軟,適合做成衛生紙。台灣面紙的紙漿,很多都是從加拿大砍針葉林運過來,比較有彈性、柔軟,把面紙當衛生紙用,是台灣使用民生物品的習慣,但這造成垃圾、衛生等問題。
跟緬甸僑生的生命接觸
過去褚士瑩曾帶台灣志工到緬甸,這群曾經到緬甸的志工,回台灣後組成「再見家鄉服務隊」讀書會,念移民工相關書籍,12月初褚士瑩曾參加他們的讀書會。
之所以取「再見家鄉」,是因為一半是台灣學生,一半是緬甸僑生。緬甸僑生很不容易來到台灣後,就沒回去過緬甸,家人希望緬甸僑生把代辦來台的錢還清,並把全家一個個接到台灣,所以很多緬甸僑生都在打工。
緬甸僑生來台灣需要繳30萬保證金,有很多是滯留不歸的。褚士瑩提到,在緬甸當地,老師一個月薪水只有3百元,如果能有30萬,就不用來台灣唸書了。緬甸僑生為了來台灣,只能跟高利貸借,湊足保證金30萬,辦的護照只能用一次,如果回國要再來台,還要再辦一次,也不曉得能否得到簽證。來台灣後,又不能回緬甸,因為無法面對家人,但又很想念家鄉。
「再見家鄉服務隊」每個星期見面一次,由一個台灣學生結合一個緬甸僑生。褚士瑩說,有很多緬甸僑生來台沒有台灣朋友,就像很多移工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場景,可是跟他們沒有真正的生命交集。緬甸僑生出現在麵包店、早餐店等,有些人到五分埔賣衣服。很多台灣學生跟緬甸僑生交流,也跟著到緬甸,才知道自身的無能,語言不通,什麼都不能做,但緬甸僑生在當地輕易地照顧好這些台灣學生。很多緬甸僑生藉由這樣的交流,第一次交到台灣朋友;很多台灣學生也更理解緬甸的處境,為災害進行小額募款。
褚士瑩透過旅行,在世界的角落找到生命的延伸。(圖文/李宜霖)
四方報四週年活動
越界書寫、望向東南亞系列座談
台灣人的越南文化體驗(12/20)
對談者:洪德青(《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作者)&張正(四方報總編)
南方心跳─抒情傳統與浪漫主義的相遇—越南詩歌淺談(12/27)
對談者:羅漪文(越南華僑╱清大中文系博士候選人)&范氏祥(越籍幫傭╱越南詩歌創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