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百年教育系列2:今昔轉變 校園生活大不同

2011-1-02 台灣立報  作者:游婉琪
59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Google yahoo windows-live funp hemidemi myshare
【記者游婉琪專題報導】穿越時空隧道,曾經任教百年老校的退休老師細數當年。那物質缺乏的年代,學生穿著「中美合作」麻布衣、光著腳踩在泥地上,營養午餐不是三菜一湯,而是混著米飯、奶粉和健素糖熬煮成的大鍋飯。位於桃園八德大廟前的八德國小,今年建校第111年。從田埂環繞到即將展開的八德都市計畫,八德國小見證了當地社會變遷與歷史,這裡是許多八德地區的農家從祖父到兒孫3代的母校。
八德國小退休教師鍾明坤是師專第一屆聯招考上花蓮師專的學生,畢業後被分發到八德國小任教,一教就是35年。過去公費培育師資年代,許多家境清寒的子弟,為了節省家用更為了出人頭地,國中畢業後選擇報考師專。
當時教師平均每月薪資僅有1千出頭,遠遠不如工廠女工,但從師專開始,準老師們享有學費、住宿費全免補助。成為正式教師,家中水電費還有折扣,再加上租屋津貼、食物配給福利,當年刻苦的年輕人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為教育奉獻,即使到了退休頤養天年,也不改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物質缺乏 麻布袋當衣服穿

鍾明坤記得,農業時代缺乏物質,學生身上穿的是寫有「中美合作」、「淨重50公斤」的麻布袋回收縫製的上衣,清一色的造型總令老師啼笑皆非;書包則用大花布將書本、便當包一包綁在身上簡單了事,偶爾不小心便當湯汁滲出,書本也只能遭殃。
雨衣不像今日這般輕薄短小,是祖父母親手編織的簑衣,如今這項手工藝逐漸失傳;鞋子更是家境好的學生才穿得起的奢侈品,學生上學總是捨不得穿,綁起鞋帶掛在脖子上,到教室坐定位才肯穿上。
現代學生的沉重書包總是備受外界抨擊,坊間紛紛出現各式手提、行李箱式的繽紛書包。鍾明坤說,以前的課本不但輕,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定,大家庭裡兄弟姊妹總是輪流使用。經典文章如《捕魚歌》、《採蓮謠》,至今還是許多民眾的集體記憶。

氣味特殊 大鍋飯令人難忘

中午時分,家住學校附近的學生回家吃飯,家住較遠的則排隊到蒸飯箱領便當。家境好的學生有滷蛋,家境差的只有鹽巴拌飯。民國50年代,部份學校開始辦理營養午餐,鍾明坤回憶當時營養午餐為了強調「營養」,會在飯菜中加入健素糖、酵母粉、奶粉,煮成一大鍋糊狀物體,「特殊」的氣味教人難忘。
早期學校少、交通不便,家在山邊水濱的學生必須越嶺渡河,村子裡常傳出上下學途中有人失蹤斃命,無奈農村家庭資源有限,只得任憑孩子自生自滅。
學生課餘常就地取材,用橡皮筋編成跳繩、雞毛作成毽子、樟樹籽和細竹筒製成竹砲,三五成群玩得不亦樂乎。肚子餓了就成群結隊到果園裡偷摘水果、挖地瓜,雖然不正當,農人發現了會氣得出來追打,也深知孩子吃不飽,不至於報警處理。

學習刺激廣泛 老師也難為

和過去一家動輒近10名兄弟姊妹相比,現代人生得少,獨生子集三千寵愛在一身,難免教養出許多「小王子」與「小公主」。鍾名坤的太太、現任八德國小教師邱薇玉感嘆,過去雖然物質條件缺乏,精神生活卻很豐富。現代學生不是手機就是電玩,思想從單純變得太精明,增加老師的班級經營難度。
邱薇玉舉例,現代學生下課後不必做家事,忙著上網聊天、經營部落格,許多網路上流傳的不正確觀念,透過人際傳播迅速在班級流傳,現代家庭多雙薪,家長理所當然地把「教養」視為老師的責任,教師的鐵飯碗越來越難捧。
除此之外,升學壓力逐年往下蔓延,國小開始有補不完的習,書包裡裝著滿滿的作業和考卷。邱薇玉說,許多學校逐漸正視書包過重對學生身心發育造成的傷害,推動書包減重,不料老師在檢查學生書包時,卻發現書包裡裝的不是學校課本,而是補習班講義和參考書。
另一名退休在家含飴弄孫的蕭老師也說,過去學生成績不好,她會不厭其煩的把學生留下來輔導,再一一騎著腳踏車送學生回家。現代學生一放學,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的交通車停滿校園圍牆邊,等著接他們進入另一間教室。
上課時間拉長,蕭老師不解,同樣是國小的學童,基本計算和語言能力,和過去相比卻變很差。她檢查孫子的作業時,經常發現簡單的生字生詞卻出現離譜錯誤,加減乘除速度也比以前低落。教書20幾年、指導過無數學生,蕭老師不禁感嘆當前教育,大人想給孩子的越來越多、孩子能吸收的卻越來越少。
■「淡水公學校」時代的校門。它以出了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以及台灣第一位總統,──李登輝而聞名。(圖/淡水國小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