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憂網路文粗淺 建議多讀判決書
- 2011-1-23 台灣立報 作者:張舒涵
7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閱讀有兩個要素,一個要有趣,一個要有深度。」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總統府資政李家同23日在北台灣科技學院的演講談「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他擔憂年輕人偏好閱讀簡單粗淺的網路文章,不講究邏輯思考,如此一來「下一代一定會變得較笨!」他建議學生多讀法官判決文、偵探小說,建立良好的思維能力。
「不大量閱讀,不論做什麼學問都可能面臨困難!」李家同強調大量閱讀是文化刺激的來源,對腦部思考活化相當重要。他表示,閱讀能力不足會導致讀不懂文章要旨,念數學、化學看不懂題目;念社會抓不到重點,浪費時間事倍功半,做什麼學問都不容易。
李家同指出,博幼基金會的學生每讀完一篇文章,會被要求寫下文章摘要,老師有責任教會學生掌握重點。他認為:「現在國文老師的任務不僅要教導字義,文章來源,更重要的是必須了解學生能否看懂一篇文章,並給予指引。」他建議老師平時要給學生大量的閱讀機會,培養思考能力。
網路上充斥缺乏邏輯思考的文章,他擔憂年輕人看多了,邏輯思考力會變差,甚至養成以偏廢邏輯思考為榮的心態。他建議學生看大法官的判決文,判決文中對於定罪、證據採用條理分明,美國教育學生也必須讀法官判決文來培養邏輯性。
李家同提到,不要把看課外書當成很神聖的事,要當作喜歡做的事,如同學生在大熱天打練球不是為了精忠報國,而是純粹熱愛。他建議學生利用寒假閱讀《一個都不留》、《蒼蠅王》、《白鯨記》、《深河》等4本經典國外小說,自我充實。
左右看:李教授一言動天下
- 2011-1-24 台灣立報 作者:洪艾維/王左一
0
左看:網路世代不是笨蛋
李家同爺爺又罵人了。聽在年輕的網路世代耳裡,不是充耳不聞,當成老學究說教,就是反批這種說法是對網路媒體的無知。在這兩種反應之外,想請問李爺爺,如果您認為一天到晚窩在網路上會變笨,那是否願意支持走出網路、要組社團關心時事卻遭校方打壓的學生?
這名學生是邱智彥,他是某私立科大的學生。從去年4月起,他不斷努力要在校內組成社會人文方面的社團,目的是希望大學生活不要只有吃喝玩樂,但校方不僅沒有積極提供協助,反而從社團名稱到官僚程序百般刁難。在多次和校方交涉、申訴之後,智彥現在被以退學處分,孤單的進行一人靜坐。
幸好,他將事件始末寫成紀錄,在網路上流傳,使得其他學生有機會得知,並且開始南北跨校串連。目前他得到一些支持,希望持續向校方施壓,獲得公平的回應。
網路世界有一堆垃圾,正如大人以政治、法律和教育等各種制度建構的世界一樣。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年輕學子,在後者遭到打壓,卻在前者獲得奧援。在您眼裡,他是聰明人還是笨蛋呢?
洪艾維/文字工作者
洪艾維/文字工作者
右看:媒體挑動世代對立
集大學教授和作家頭銜於一身的知識菁英不只李家同一人,但李的言論似乎特別受到媒體青睞。想必每次李教授的演講,台下都會有許多等著寫新聞稿的記者列席,只要一聽到誰又被罵「笨蛋」,就趕緊抄寫下來,下一步是打電話問「宅神」朱學恆的看法。平衡報導是鄉愿說法,製造對立、炒作新聞才是目的。
李家同除了在學術界具有聲望,同時也是慈善家與教育家,鼓勵人們關懷弱勢,本身也創辦博幼基金會,協助偏遠部落兒童的教育,頗得當地教師的肯定。剛開始媒體摘錄他的言論和文章,尚有教化人心的意味,但後來只針對其中較直率的發言放大,訪問必定與他觀點對立的網路精神領袖或學生,真有點演變成如九把刀所言:挖陷阱給他跳。
李家同因其宗教背景及文化位置,他的思考確實有某種侷限,並且在當代顯得不合時宜。但他直言批評在台灣擁有近7百萬人口的臉書,和在批踢踢上流竄的無數鄉民,倒也有種敢言的勇氣。只是他手上這份黑名單不該只有網路而已,害他成為箭靶的媒體也是問題所在。
王左一/政治評論家
王左一/政治評論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