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狗電台:逃走吧!
- 2011-1-23 台灣立報 作者:陳真
54
■陳真
《大逃殺》上映了,還沒看的趕快去看。看完覺得爛的,可以來跟哈巴狗電台董事長退錢喔。聽說有人看到哭,我很納悶,怎麼連暴力電影也能哭?看完後就能理解為何有人哭了。懷著看《發條橘子》的心情入場,相信很多人會把兩片類比,但看完後倒覺得比較像楚浮的《四百擊》,算是「暴力版」的《四百擊》。「大人」給了「小孩」一個壓抑扭曲的社會,遲早他們總要掙脫而去。很多電影有著《四百擊》的影子,或許生命總涉及這樣一個基本困境,而「逃走」便不只是一種經驗,更成為一種信仰,而大多數人卻乖巧順服甚或如魚得水。
《大逃殺》上映了,還沒看的趕快去看。看完覺得爛的,可以來跟哈巴狗電台董事長退錢喔。聽說有人看到哭,我很納悶,怎麼連暴力電影也能哭?看完後就能理解為何有人哭了。懷著看《發條橘子》的心情入場,相信很多人會把兩片類比,但看完後倒覺得比較像楚浮的《四百擊》,算是「暴力版」的《四百擊》。「大人」給了「小孩」一個壓抑扭曲的社會,遲早他們總要掙脫而去。很多電影有著《四百擊》的影子,或許生命總涉及這樣一個基本困境,而「逃走」便不只是一種經驗,更成為一種信仰,而大多數人卻乖巧順服甚或如魚得水。
很小時候在自家戲院看過林黛主演的《藍與黑》,演什麼忘了,只記得片中歌詞寫道:「這是個什麼時代,這是個什麼社會,為什麼給了我們藍,還要給我們黑?」小小心靈聽了這詞很感動,在小學中學的許多簿子課本扉頁上,我就不斷記下這些話,就像一種自我療傷,每當我在某些時候或某些事情上感受到一種孤獨和委屈,老想起這些對白,彷彿能得到一種安慰。上帝到底在幹啥呢?既要給我們藍,又要給我們黑。
雖然《大逃殺》還是有點悲傷,但比起《四百擊》要正面溫馨許多,給了好多「藍」,這理應是個敗筆,但你也可以說它比較勵志,彷彿幸福就近在下一站。董事長因此打算建議教育部在各大學中學小學及研究所普遍播放此片,看看人們看了之後會不會比較有點「現實感」或者說病識感,知道自己受了何等待遇,而不要被人糟蹋卻還挺得意,以為自己很行。我是說,看看會不會讓越來越沒出息的人們能有點骨氣和美感,認清現實處境之荒唐扭曲與反智,認清現實究竟用多少血淚組成,而不要以為世界是一個像兒童樂園那樣的東西;更不要讓人用各種數字和無聊的遊戲規則來定義你的存在價值。
世界理應無限寬廣,上山下海全是路。曾幾何時,世界不見了,萎縮成一個個跑道,一個個無聊賽局,人不再是人,而成為一個個選手,依據某種人為規定,猥猥瑣瑣地爭鬥所謂輸贏,賦予瑣碎事物種種純屬虛構的高尚意義。自以為贏者,顧盼自雄,以為這便是世界便是人生,就像《阿凡達》那位導演叫啥名我忘了,他拍的《鐵打泥》獲美國奧濕卡最佳主流獎,他竟在台上大叫「我是世界的王」,真是俗到不行。
既生為人,就該像個人;生命終究不是沿著跑道前進。跑道之外,才是真實血肉。世界若此,不如咱們逃走吧。逃到哪去呢?法國導演Bertrand Blier有類似這麼一段對話:「逃走吧。逃到哪裡去呢?逃到一個彩色的地方。難道你以為這裡是黑白的?」
(醫師)
(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