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衡是世界教育的最大挑戰
- 2011-3-13 台灣立報 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高靚
11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唐虔解讀《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
■高靚
3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在全球多個城市同時發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唐虔被派回「老家」中國,出席在北京舉行的「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發佈會暨第六屆全民教育國家論壇」。被稱為聯合國「教育部長」的唐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事務的最高負責人,也是迄今為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擔任職務最高的中國人。圍繞這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以及國際教育熱點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對唐虔進行了獨家專訪。
教育不單要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社會責任感
記者:今天(1日),《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在紐約、倫敦、達喀爾、北京等地同步發佈,是從2002年該報告問世以來的第一次。為什麼今年格外隆重?為何選擇北京?
唐虔:在世界各地同時發佈報告,主要是為了喚起各成員國的重視。現在距2015年只有4年的時間了,各國政府需要有更強的緊迫感、更大的決心和共同的目標,使全民教育目標得以實現。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它的教育發展與全世界息息相關。上世紀90年代全球文盲減少了10%,主要就是因為中國掃盲工作的有效開展。中國推動全民教育的工作是走在前列的。選擇北京作為報告發佈的城市,體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中國推動教育發展的讚賞。另外,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也希望中國能夠更多地幫助其他國家,把這2、30年取得的教育發展經驗更廣泛地傳播出去。
記者:今年報告的主題是「潛在危機:武裝衝突與教育」,選定這樣一個主題用意何在?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不存在武裝衝突的國家來說,這個主題有何啟示?
唐虔:2000年各國政府在通過《達喀爾行動綱領》時,就將衝突確定為實現全民教育的一大障礙,很不幸,10年之後這個問題依然十分嚴重。受衝突影響的發展中國家主要集中在全民教育目標排名的下游。近年來,針對學校、教師、學生的襲擊不斷增加,甚至教育也成為助長衝突的工具。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想這個主題對每個國家都是有價值的,它關注的是如何創造和諧社會,在社會的正義、公平、公益、道德方面,教育起什麼作用。我們傳遞的理念是,教育不單要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公民,這是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和目標。
同時,《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也介紹了世界各地的教育進展、挫折以及加快發展步伐的各種政策措施,可以為各國的教育決策者、研究者、教師提供參考。
▲為實現全民教育,有必要解決紛亂地區的武裝衝突問題,減少學校、教師及學生遭受攻擊的情況。在印度克什米爾查摩的郊區,印度警方為取得最佳位置,正荷槍持彈躲藏在一間教室裡,圖攝於2008年8月27日。印度警方懷疑,穆斯林的好戰份子穿越邊境,從巴基斯坦來到克什米爾地區,在以印度教徒為多數的查摩地區殺害至少2名市民及1名軍官。(圖文/路透)
在教育均衡問題上,政府應該起主導作用
記者:這份報告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教育進展和問題?
唐虔:總的來說,全民教育發展喜憂參半。這次報告比較了128個國家從1999年至2008年的統計資料。這10年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都有了快速增長,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例如,南非的教育投入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6%,巴西達到了5.3%。與此同時,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下降了370萬,失學兒童減少了5千2百萬。但是全民教育的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例如,隨著全球食品價格的上漲,兒童營養不良在加劇。因為金融危機,7個低收入國家在2009年削減了教育開支,用於基礎教育的國際援助在2008年以後停止了增長,而實現全民教育還面臨190萬名教師的缺口。
記者:您認為當前世界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呢?
唐虔:我認為今天最大的挑戰就是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從報告的一些數字上也能夠看出,各國之間、國家內部教育的差異很大。有些發達國家生均教育投入能達到1萬美元,而貧窮國家只有50美元。同樣100個學齡兒童,在蒙古這100人都能上學,有93人最終完成小學學業,但是在尼日爾只有60人能上學,畢業時只剩下17人。報告雖然沒有專門針對國家內部的統計資料,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觸過很多國家的教育部長,包括美國的聯邦教育部部長鄧肯也認為,教育不均衡是他們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
記者:在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方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何建議?
唐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在教育均衡問題上,政府應該起主導作用,教育公平是政府責任。政府要在資源配置上反映教育均衡的思想,要有不同的政策、策略、方法向貧困地區傾斜。比如,給在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發放特殊的崗位津貼。我在巴西看到政府正在治理貧民窟,在裡面設立警察局、開辦學校,讓貧民窟裡的年輕人能學一技之長,從而改變命運。各國的經驗是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鑒的。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都有了快速增長,並增加對教育的投資。在印度克什米爾查摩的郊區,公立學校的學生正在教室裡上課,圖攝於2010年4月3日。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曾於2010年4月1日承諾,要推動印度的免費基礎教育。(圖文/路透)
在國際舞台上把教育作為發展的中心
記者:現在距離2015年只有4年的時間了,但是報告卻告訴我們全民教育還有很多問題,您怎麼看待這種目標和結果的差距?
唐虔:既然是目標,肯定會有一定的超前性,要跳起來才搆得到。它對各國主要起到一種鞭策的作用,我們也看到許多國家取得了進步,比如中國、拉美一些國家。報告強調問題,主要是希望引起重視,在最後的3、4年裡,通過國際合作對最貧窮的國家有所幫助,使他們能夠儘量趕上。
記者:在全民教育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能確立什麼新目標?
唐虔:事實上,全民教育目標是各成員國共同商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要作用是為成員國服務、提供建議。我想,今後普及初等教育不再是個普遍問題,現在很多國家認為職業教育很重要,另外高等教育是不是也可以設立目標?我見到各國教育部長,也會問他們同一個問題,就是當前你的國家教育發展最希望解決什麼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提高教育品質,教育公平是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問題。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要從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在國際舞台上把教育作為發展的中心;二是以強調改進品質、提高公平為切入點,促進各國教育發展;三是展開前瞻性研究。我們已與世界銀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5家機構聯合成立了工作小組,研究2015年以後的教育發展建議。
(中國教育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3月8日11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