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給孤獨者的絕望之書?(下)


2005-06-25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在三至四章的觀察裡,傳道者提醒讀者必須考量時間、永恆、死亡和苦難四個因素,因為上帝使用這些來平衡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脫離單調乏味、缺乏意義的人生。神將永恆擺在人裡面,雖然人和獸一樣,存在的結局都是歸於塵土,但只要連結於永恆,人生不會沒有意義。

 世人遭遇的一切,都是神許可的,是祂對人的試驗,為要使人「勞苦」並受「經練」(一章13節、三章10節),在原文這兩個詞是同一個字('anah),除了指忙碌、受苦,更有鞠躬、降卑的意思。

 苦難於我們有益,這是神使人謙卑的最佳工具。

人生並不公平
 所羅門王在這卷傳道書,實在為我們考察了人生最廣泛的層面,檢驗了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他去到法庭、市場、路上、皇宮、聖殿、省區,到處他都見到欺壓和不公(四章1節至五章9節)。即使在最神聖的聖殿,也有虛假,他呼籲「聽命勝於獻祭」的敬拜真理(參五章1節),他勸人不要搶奪神(五章1-7節),不要搶奪人(五章8-9節),不要強奪自己(五章10-20節)。

 欺壓是一種普世性的惡性循環,任何政權都存在著腐敗,包括所羅門王自己的時代,而欺壓人的遲早也會遭受欺壓,傳道者因此發出無奈的嘆息,竟然恭喜死人和未出生的死胎,因為只有在死人之地,欺壓才得以止息。

 所羅門在第六章討論人生中三個難解之謎,有財富卻不能享用(六章1-6節),辛苦勞碌卻沒有滿足(六章7-9節),許多問題卻沒有答案(六章10-12節)。傳道者以三個疑問:誰知道、什麼與人有益、誰能告訴他(六章11-12節),道出了人的限制。

 人生是如此複雜,如此困難,即使貴為君王,所羅門也沒有能力解決、避免一切不公平的現象,更沒有智慧解答人生所有謎團。那麼,人生還剩下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呢?
 智慧雖然有其極限,不能看明神一切的作為,任憑智慧人費再多力氣也查不出來,但是智慧終究還是勝過愚昧。因為智慧可以使人生更好,使我們看清人生,更堅強面對人生。七至十章幾乎都是智慧的箴言,「智慧」在這卷智慧書裡至少出現五十四次;在這一大段,傳道者繼續探討智慧、財富與死亡的虛空。

 人生並不公平,「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七章15節),儘管如此,傳道者並沒有叫人放棄生命,他還是教導人「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面對人生苦境,人需要的是彼此扶持、相互打氣,若一味尋求苦難的緣由與人生遭遇的解釋,只會鑽進死胡同。

 所羅門關閉了所有希望之門,除了一扇,就是信心之門。

應許的信心之門
 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
 當傳道者探究日光之下的現實,他的結論是人生並不值得活,因為人生單調乏味,智慧虛空,財富也虛空,再加上死亡的確定,人只能絕望。

 但是,當傳道者將神擺進來,加進日光之上的角度,他發現一切可以改觀。人生並不單調,反而充滿了挑戰,神各按其時成為美好。財富本身雖然不能給人滿足,卻可以帶給人享受,並用來榮耀神。

 智慧雖然不能解答所有人生之謎,神的智慧終究勝過人的愚昧。至於死亡確定的結局,人雖無法逃避,卻應當把握神給人的機會,活在當下,應當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因此,傳道者在最後兩章,為我們提出了強有力的四幅圖畫,反轉了前面悲觀無望的辯證。這四項結論是:
人生是一場冒險─憑信而活
(十一章1-6節)
人生是一份禮物─享受人生
(十一章7節至十二章8節)
人生是一所學校─記取教訓
(十二章9-12節)
人生是一個管家─當敬畏神
(十二章13-14節)
 這四幅圖畫正好與所羅門在全書的四重論證,彼此呼應。人生並不單調,相反的,是信心的冒險,人無法預測。死亡雖是確定的,生命卻是神的恩賜,祂要我們享受它。

 人生雖然充滿無法解答的難題,和無力解決的困難,但是不要絕望,在這所人生的學校,神這位好牧者會教導我們真理,賜下祂的智慧,引導我們作正確的選擇,在人生的道路上倚靠祂前行。

 最後,記得我們是神的管家,祂所交託我們的一切才幹和財富,都得向祂交帳,因此我們當「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十二章13節)。

只是過客
 以色列人過住棚節的時候,會搭起簡單的茅草棚子,住在棚內七日,以紀念上帝領他們出埃及,曾使他們住在棚子裡,並要叫他們思想耶和華是神。

 草棚是暫時而又脆弱的居所,象徵人生在世不過是客旅,是寄居的。以色列百姓曾經為了追尋自由,離開埃及,在荒涼的曠野飄流四十年。好像一個孤獨的旅者,處在危機四伏的沙漠之地,在那沒有文明世界中,一切堅固的保障,能夠保護以色列的只有上帝,能夠供應以色列的也只有上帝。

 上帝是我們人生路上唯一的避難所。

 在這樣的亮光底下,我們更能明白住棚節頌讀傳道書的意義。法國著名學者伊錄(Jacques Ellul),在他的傳道書註釋《人活著的理由》(Reason for Being),曾引用伯納諾斯(Georges Bernanos)的話說:「為了寄望那不虛謊的,得先在一切虛謊的事物裡,失喪希望。」
 這正是傳道書的整體信息。(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