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教師/謝娜敏老師
經文:太五3-12
Lan Lunbrecht 在其《The sermon on the Mount》一
書中提到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不斷地被不同的時代
的基督徒重新詮釋。有三種相互競爭的詮釋,在歷史
中都有人支持。就是倫理性、教導性、及末世性的詮
釋。在廿世紀似乎以教導性的詮釋為主流。例如,潘
霍華的書《The Cost of Disciple》及John Sttot 的《The
Message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就將此段經
文詮釋為一種教導。他們特別強調這是一種有關信徒
品格塑造的教導:要成為心靈貧窮、哀慟、溫柔、飢渴
慕義、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及為義受逼迫的人。
本文要論述的是,這段經文主旨為第11-12節,在
逼迫中「應當歡喜快樂」的教導,不是3-10節的八
福。因第3至10節是一個宣告。耶穌是以宣告開啟祂
的教導。祂似乎在告訴祂的門徒,「注意天國的徵
兆:貧窮者將擁有國度、哀傷者將得到安慰、溫柔者
將承繼地土、飢渴者將得到飽足、憐恤者將得憐恤、
清心者將得見神等等,當你們看見這些人歡喜快樂的
狀況發生時,你就知道天國已經近了。」所以,耶穌
命令祂的門徒「當你們受逼迫的時候要歡喜快樂」。
支持這個論述的證據如下:
在希臘文的經文裡,第3-10節都是以一個在述詞位
置上的形容詞 μακαριοι 起頭。在英文中翻成「受祝福
的」(blessed)。事實上,在希臘文中此詞並非被動
式,甚至不是分詞。因此這前半句 μακαριοι 只是對一
個狀況的描述:「這些人是幸福快樂的」,後半句是
提供他們為何快樂。第12節是以兩個第二人稱複數命
令語態的動詞 χαιρετε και αγαλλιασθε(你們要歡喜和
快樂)開始。一個主要動詞以命令語態出現,在希臘
文和希伯來文,都是教導或誡命的辨識語法。因此根
據經文註釋,耶穌教導的彷彿在說:「你們在受逼迫
當中要歡喜快樂,因為這些跡象顯示天國近了,你們
不是白白受苦的。」類似的教導也出現在約翰福音15
章18節至16章33節,耶穌最後的教導。耶穌教導門
徒,這個世界會恨他們,但祂已經勝過世界,所以他
們要將憂愁變為喜樂(十六20)。
潘霍華曾經說,當耶穌呼召一個人,是呼召這個人
來效法祂的死。這是做為門徒的代價。在基督教的信
仰中,不管是救恩或成聖的教義,其中心思想都應
該是基督而非人的德性。美德是聖靈的果子,是救恩
與成聖的結果,美德不是促成拯救與成聖的原因。因
此,美德不是我們要碌力追求的事物。我們要努力的
是,與基督聯結,跟隨耶穌。當我們跟隨耶穌時,我
們可能會成為使人和睦者,但也可能成為麻煩製造者
(太十34-39)。同樣的,我們也可能成為貧窮,也
可能成為富足;可能溫柔或大膽不客氣(bold)。這
些狀況並不是確定之事,全視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
狀況、上帝給你特定的角色而定。在跟隨耶穌的整個
過程中,我們持續地被塑造,不斷地展現基督性格的
不同面相。唯一確定的事是跟隨祂的人會遭受來自團
體內部和外部的逼迫。
因為這個緣故,耶穌嘗試預備祂門徒的心,好成為祂
的真門徒。耶穌為他們面對最艱難的狀況做準備。門徒
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將會進入何種的狀況,然而,耶穌
知道成為祂的門徒不是平常事。這意謂著他們將要走
入一場生死攸關的屬靈戰爭中。他們很容易成為仇敵
攻擊的目標。他們非常可能受迫害,因為他們是天國之
兵。耶穌在為一場看不見的屬靈戰爭,預備門徒的心。
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的戰鬥之
前,上主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
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
賜給他們的地。」(書一 6)耶穌,這位新約的約書
亞,要祂的門徒不只要剛強壯膽,還要歡喜快樂(太
五3-12),因為爭戰正表示天國已經來臨了。這也與
耶穌給在獄中的施洗約翰的回答一致(太十一5-6)。
耶穌彷彿對施洗約翰說,當你受迫害,而同時聽見看
見這些徵兆,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走路,長大痲瘋的
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你應該知道我就是那位將要來的。而且遭受逼迫證明
你是屬於我的國度。得勝是與逼迫爭戰同時臨到。在
這段經文,耶穌教導祂的門徒觀察天國的徵兆,反覆
思想受逼迫的緣由,並改變他們對逼迫的態度。所
以,八福是上帝國來臨的宣告(vv. 3-10),而「在為
主受逼迫中,應當歡喜快樂!」這句話,才是耶穌給
門徒教訓的真正目的。
(本文感謝魏啟源老師的細心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