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當教育遇到了科技

2011-4-03 台灣立報 作者:陳木城
44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以前,當我站在教室裡,我就是孩子的世界!現在,當我舞動手中的觸控筆,我和孩子就在數位世界的中心!」在這個什麼都可能實現的資訊時代裡,科技不再是洪水猛獸;在無奇不有、虛擬情境的數位世界裡,孩子不再是被動的閱聽人,我們要如何確定數位花園裡不再是迷宮,而是通往科技創世紀?


面對多元豐富的數位教室

科技產業融入教育領域,全球數以千萬計的教室中正在默默發生革命。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出的各種科技化設備,任何教學經驗超過20年資深老師、剛剛通過教師甄選獲聘的新進老師即將面對一種全新型態的教學,未來教室裡沒有傳統黑板粉筆,取而代之的是觸控式AIO電腦、互動式觸控電子白板、實物攝影機、互動短焦投影機、即時反饋系統、廣播錄影系統、無線手寫板、無線AP等設備。學生人有一台可無線上網的電子書包。學校可能會告訴老師:「所有教材都在學校伺服器裡,請您上雲端備課,運用數位教材教學、指定作業、批改分數、診斷和補救教學。」

科技的發展讓教育更便利、多元化,但同時也讓教育工作者面臨新挑戰。(圖/媒體素養教育電子報 文/張文馨)
▲國際書展的智慧教室教學演示

新科技將顛覆照本宣科的老師,學生們則對新教學型態雀躍不已。可是,這一切該從何開始?如何著手從傳統連接科技時代,是老師們面臨的新挑戰。民國98年,政府據「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辦理「資訊服務業擴大公共建設計畫」斥資71億經費,在全台中小學建6千500間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2萬5千700間多功能e化數位教室。然而,許多老師面對「走進一間多元豐富的教室」的現況,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深感挫折。

設備Check,教師Ready了嗎?

筆者曾經提供數位科技服務過的學校中,有的透過「資訊服務業擴大公共建設計畫」一口氣買進3套電子白板,一套放在圖書室,兩套放在校內種子老師的教室裡,可是,到了學期中,種子老師紛紛將兩套電子白板推回圖書室,理由是不好用,怕影響學生活動空間,學校圖書室裡擠滿了電子白板,圖書室的老師傷透腦筋,最後,這幾座價格不斐的高科技白板被放在故事區和閱讀區之間,淪為圖書室的「屏風」。

▲未來教室裡的雙軌螢幕和即時錄播播系統

雖然,推廣初期有些教育現場出現紊亂無章的決策,但仍有成功案例。一所私校校長看到政府投入公立學校的數位化計畫,深怕學校失去競爭能力,擬定好執行計畫後呈報給董事會,董事會請學校對老師進行需求問卷調查,因為一部分的老師認為沒有必要,所以董事會基於成本效益考量,決定只配發給有需求的且願意使用的老師。
這樣的做法引起其他老師恐慌,紛紛要求董事會全部配發。最後,董事會決定重新配發每班一部互動式短焦投影機和虛擬白板,規定開學兩個月後,老師必須學會使用,同時,董事會願意增聘兩名支援老師的技術人員,提供老師備課以及精進研習。後來,每位老師都順利上手,個個成為電子白板的數位高手,到第二個月還辦理200多人參觀的教學觀摩,聲名大噪。

老師是數位教學的關鍵人物

推廣數位教學,資訊設備與環境是基本條件。台灣經過1997年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1998年資訊教育擴大內需方案,2009年的「資訊服務業擴大公共建設計畫」,當前中小學資訊環境已達到「校校能上網、班班有電腦,班班有單槍螢幕」的水準,政府投入大量經費購置資訊硬體,未來的目標是「班班有電子白板」、學生人手一機的電子書包。
台灣的基礎建設的條件已大致具足,然而,教師運用科技資訊的能力才是數位教學的關鍵。如果老師不能善用資訊設備,這些硬體無用武之地,只是浪費公帑。教育部在2008-2011「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的4年計畫中,詳細列出8大目標、20項推動策略,49條行動方案,其中第4個目標,對應的3個推動策略,8個行動方案,如下方表格。
對應目標的3條推動策略中,明確針對校長、教師的資訊應用能力訂定可供檢核的指標,規劃培訓課程,激勵校長和教師能將科技應用於教學。可是,白皮書推動至今第4年了,檢視這8條具體行動方案,政府著墨不多,第一線的校長教師在資訊教學上也缺乏明確的指標規範與積極激勵,觀念態度和科技能力上的培養支援也都付之闕如。
2011年即將擬定公布資訊教育白皮書,白皮書是政策最高指導原則,如政府無法以行動落實,白皮書將淪為一篇八股虛榮的官樣文章,我們需逐一檢討行動方案,作為下一階段政策擬定的重要參考。

教育面對科技產業的衝擊

資訊科技的發展瞬息萬變,2009年的亞馬遜公司推出kindle閱讀器;2010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公布第一代的ipad;3年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資訊業者風起雲湧,引起產業界的掀然大波,也開啟了行動載具的新紀元,激勵教育數位學習產業的想像空間。
台灣具有資訊科技產業優勢,在硬體上有極大的機會成為全世界教學數位化的領航員,但是我們應讓孩子從基礎教育中建立掌握使用資訊的能力與媒體素養,讓孩子不僅只是學會媒體產製的內容與技術,更能反思批判媒體的價值觀。
如何跟上資訊時代的潮流,融合科技與知識,讓台灣的孩子學得更快樂,學習更有效率,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關鍵其實就在老師身上。
(國小退休校長、智慧橋教育科技公司執行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