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從新詩到歌詞 ──以《當有一天》為例


阿鏜(聯合副刊2003/2/22)



    1994313 日,林舉嫻教授指揮「大韶室內合唱團」,在國家音樂廳演唱了由杏林子(劉俠)和我合作寫的歌《當有一天》。我把演出實況錄音帶寄給劉俠,她給我回了這樣一封短信:
阿鏜:
        謝謝你的錄音帶。我已經在遺囑中,特別聲明有一天『蒙主恩召』了,追思禮拜就用這首『當有一天』。不過,你們還得耐心等候,因為我還不打算這麼早走也! 哈哈! 
好上加好  恩上加恩
劉俠 5/10
                                                                                                                                 
    這首歌的歌詞「前身」,是《生命頌》一書中「遺愛人間」一文的祈禱辭。這篇祈禱詞,其實是一首很感人的新詩:
有一日,
當我離去,
且讓我化做泥中的芬芳,
等待明春,
做為第一朵出士的雛菊。
或是五月的禾風,
青青的麥田中,
為你遞送初熟的香氣。

 
有一日,

當我離去,
請勿為我立碑,
若是可能,
我寧肯立於你們心中,
也勝於荒草淹沒。


有一日,
當我離去,
請勿用輓聯把我包圍,
請勿用鮮花將我堆砌,
請勿用歌功頌德的文字追悼我,
請勿用眼淚和哭聲埋葬我;
我已前赴一個神秘的約會.
 
啊!
我多麼希望你們歡歡喜喜,
如同我的歡喜一樣。
我的路已走完,
力已出盡,
若是我什麼都未能留下,
就讓我悄悄地走,
回到我原來的地方。
  
  《生命頌》裡的文章與祈禱詞,每一篇都好,都感人至深。就以上面這篇來說,它直觸人類最大的難題如何面對死亡?
   古人不是說:「千古艱難唯一死」嗎可是,我們的詩人,面對死亡,是何等的瀟灑,何等的平靜,何等的豁達,何等的樂觀單就這一點來說,它的精神境界,超越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詩人,包括我們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在內.
    當時一讀到這首詩,我就產生了創作衝動一定要把它譜成歌曲!
   可是,到真為它構思音調、旋律時,問題來了這麼長的詩,如寫成一段到底的曲,肯定太長如寫成一段曲配幾段詞的「分段歌」,它的段落和句式又參差不齊。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是拿出大斧頭,狠下心,先把它砍碎,再重新裝組。就這樣,五段變成了三段每段從五句、三句、八句,變成了每段一律四句。總字數由原來的198字,減少到現在的79字。經過這樣一番「瘦身」重組,新詩就變成了這樣一首歌詞:
當有一天  杏林子、山苗詞
當有一天,
我要離去,
請不要為我傷悲。
我只是回到原來的地方去。
 
當有一天,
我要離去,
請不要為我立碑。
悄悄地安睡我最歡喜。
 
當有一天,
我要離去,
請照樣唱歌跳舞遊戲。
把笑聲送給我當作後(厚)禮。
      比較以上一詩一詞,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 詩可以長, 詞絕對不能長。
2. 詩可以很多段,詞一般不宜超過三段。
3. 詩一段可以很多句,詞每段以四至八句為宜。
4.詩的句子可以長到十個字以上,詞的句子以三至七字為佳,不宜超過九字。
5.詩的用字可以含蓄、矇矓詞的用字一定要淺白如話讓人一聽就懂。

    我常讀到一些很有意境的新詩。每次想為其譜曲,都困於其太長、太隱晦而譜不下去。為此,常有「愧對新詩詩人」之感。
    劉俠突然離開了我們。既然她不喜歡眼淚與歌功頌德,我就寫這樣一篇文章來紀念她。同時,也將把她寫詞的《睡蓮》和我讀了她的《生之歌》後寫的《微笑》、《感謝您天父上帝》,連同這首《當有一天》,四首歌合在一起,出一片CD,題為「劉俠的心靈之歌」。義賣所得,將捐給她所創辦的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

   相信劉俠天上有知,會再次包容的我的大膽妄為,先斬後奏.
                                              2003212日於台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