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安】 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一九四一年完成小說《布 幕之間》(Between the Acts)後,在住家附近的小河中自殺溺斃身亡,自殺的 方式就是獨自走向溪流中,而將一塊塊硬石放入口袋中,沉入水底,一代女 性主義作家就如此揮別生命,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之序幕就是從 維吉尼亞走入河中自殺一幕開啟,一段三位女性文學描述的電影故事就如此 展開,主體的故事為維吉尼亞‧吳爾芙的一段痛苦的創作里程,在思考人生 意義及面對死亡的雙重困惑下,維吉尼亞寫下筆下人物的每一步的抉擇,三 位傑出的女演員妮可基嫚、梅莉史翠普、茱莉安摩爾扮演了影片三位關鍵的 女性,作了假鼻子的妮可基嫚扮演維吉尼亞本人,將女作家一臉憂鬱及歇斯 底里的個性表現得相當細緻,特別是捕捉到維吉尼亞自殺前的那一段面對自 我生命的迷惑,當妮可基嫚講出維吉尼亞所寫下的一句話,「我要我的人物 去選擇死亡!」成為全片的註腳。梅莉史翠普所扮演書中戴拉維(Dallway) 夫人也在生命中,面對了愛人查理因染患愛滋病而跳樓自殺的悲劇,梅莉史 翠普所展現女性的韌性及脆弱的對比,眼神及肢體動作相當細微而入戲,充 滿中年女性的魅力。當梅莉面對查理的母親來訪,也就是茱莉安摩爾時,一 切悲痛從心中來,只得以擁吻女性室友來發洩自我,和作家維吉尼亞‧吳爾 芙的心境作了相當爭議性的寫照。 導演史蒂芬‧達德利在處理茱莉安摩爾角色時,利用了倒溯手法,從查理他 小時眼看母親的生活焦慮感,一個處在美國中產階級環境的家庭主婦,已不 滿足安定而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即使擁有一位可愛的獨子,也有走出自我 解放生命的慾望,而這個角色已呼應了維吉尼亞厭倦了英國小鎮的休閒之後 ,獨自欲出走倫敦,在火車站月台上,維吉尼亞和先生有一段激辯,而這個 心情也正是茱莉安摩爾出走到旅館中欲結束生命的情節,好一段雙重角色的 呼應,而這正是《時時刻刻》一片三位女性角色的魅力,三段各自獨立拍攝 的情節,而又隨時有交集處,導演及編劇文學式的敘事手法予全片豐沛的創 作生命,也讓三個傑出的角色吐露了內心最深處的掙扎。 【2003/03/08 聯合報】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時時刻刻」中的生命與死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