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流行文化刺針》西門町流行一日遊


【林德俊】
捷運西門站六號出口,穿著絲毫不起眼的我,立刻犯了田野觀察者的大忌——過份暴露外來者身分,投注在我身上的異樣眼光之多使得我的角色瞬時顛倒,反成為被勘查的對象。我趕緊到附近店家買了一副顏色超級詭異的粉紅色墨鏡迅雷不及掩耳戴上,並且拿出手上的筆記本寫下第一則觀察:最奇裝異服,就是最不奇裝異服,反之亦然。
這條假設迅速得到了驗證,在大染大燙、刺青、鼻環、小可愛和滑板褲之間,有一群國高中的帥哥酷妹們,端出最ㄅ一ㄤ的學生制服造型,把大家都比了下去,只消將上衣拉到褲頭外,在書包上塗畫幾下,就可成就一種勁裝。流行的隨機性與任意性,由此彰顯了出來。無關乎美醜、優劣,誰都可以佔據流行的位置,活潑可愛的阿貴和其貌不揚的訐譙龍可以同是炙手可熱的文化商品,表情再怎麼僵、歌喉再怎麼差都可以成為當紅演員和流行歌手。流行是一種座位,一件事物離席,另一件事物立刻補上,Kitty貓、趴趴熊、史奴比、多啦A夢、口袋怪獸、賤兔、烤焦麵包、Qoo輪流爬上你的手機吊飾、四角褲、面紙盒、馬克杯、包包、拖鞋……,流行不死,死的是人與物、人與符號之間的一季情、一月情、一夜情。
流行不死,因為現代社會機制設定了流行的存在,商業力量藉此吸金,政治力量藉此疏濬民氣,偶像崇拜、愛物戀物的大眾爭相獻上自己的金錢與生命,獲得真實或虛擬的快樂。西門町是一個流行與空間的交媾,這裡除了電影院多、特種場所多,青少年次文化更多,大頭貼、街舞、滑板、塗鴉,這裡是一個溢滿流行期待的空間,想要看看現在流行什麼,到這裡來,想要創造什麼流行,也到這裡來,西門町像是一塊用盡全力想吸住些什麼的磁鐵,將各種樣式的生命力匯集於此。
新奇、短暫是流行的關鍵詞,西門町流行誌、美食誌、極樂誌,一下子就過期了,流行,以生命力的急速耗損為代價。想要沾染年輕氣息的人來了會發現自己更老,因為年輕人的節奏你跟都跟不上。在這一切的流轉遞移當中,萬變中的不變,是人的衰老,即便你身上裝載了最多的流行符徵,有一天你終將退位,愈接近流行,便愈覺衰老。一日遊之後,過些時日再來,熱鬧必然依舊,舞台會一直在,只是招牌改了、明星換了。是的,流行一直是個關於時間的主題,人稱老西門町的作家隱地曾為西門町寫下這樣的詩句:「落葉和新芽之間/時間老太太 站在/麥當勞廣場偷笑」。 
【2002/07/29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