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回應「信仰與生命─省思宗教情感抒發」

2010-01-19基督教論壇報
宗教做為一種信仰展現模式,與做為體系的宗教是有區別的。後者是一種理性思維的展現,而人類的理性是有所限制的;但是信仰卻是直接與情感相連結,可以跨越理性的限制而程度上與神聖接軌。

宗教語言兩種向度
但是無論是理性的體系架構抑或是感性的信仰呈顯,都需要以文字語言做為媒介。

因此,「宗教語言」便同時具備理性認知與情感抒發的兩種向度。我們既利用文字語言建構宗教體系與制度,也利用文字語言與神聖交往。若能適當地運用文字,便能夠在在世俗界建構神聖界,同時將世俗提升至神聖。

在王崇堯教授的文章中,相當深刻地揭露了文字如何能導引信徒的宗教情感,甚至作為生命轉化的有效工具。

他認為今日台灣基督教的重大問題之一是「宗教情感抒發不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宗教情感的抒發無法與人們的歷史根源與情感連結一起,只用來滿足當下資本主義生活中精神空虛的心理需求。

他期盼今日台灣的基督徒能藉著深度反省信仰與生命情境的相連,明白與所處世界的「對立情境」,並且藉由「自己的文字、文學或藝術風格來展現」將基督徒的不妥協書寫下來,作為歷史見證。

基本上,王教授的陳述自有其洞見。只是他似乎過於強調了歷史脈絡中的文學對於今日基督徒--特別是年輕人的影響力;事實上,當下的處境對於存在著的人才是最真實的。藉由隨時隨地當下存在的反省,意識到神的啟示,應該更能讓人產生悸動。

以深刻信仰為基礎
所謂的「歷史情境」也是許多「過去的當下」之集合體,它也只是我們「對話」的對象之一。過度強調「歷史情境脈絡」,不也陷入某種意識形態之中嗎?

其次,我們也不應忘記文字同時具有建構現實、理性言說的那一層面。因為信仰是必須被落實的,所以我們仍然需用確定的、現實的文字意義來建立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宗教生活。

所以,所謂「屬靈智慧」的展現,便是看我們做基督徒的,如何能在宗教語言的「象徵性」與「現實性」中找到平衡,而且運用自如。

我認為,在討論如何以合宜的文字脈絡來展現並抒發宗教情感之前,可能更重要的,是應該有單純而深刻的信仰體驗做為詮釋基礎。畢竟,寫故事、講故事也是一種詮釋觀點不是嗎?

◎蔡維民副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任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