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7-31基督教論壇報
經文:馬可九2—13、馬太十七1—13、路九28—36引言:耶穌在世的?訓,有時候是表演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一、登山變像的意義耶穌雖然是三一神本身,在祂道成肉身與人類認同之後,祂存心思想如人,行動如人,?的是得以有資格擔當人類的罪。因此在受難之前也刻意上山尋求天父上帝的旨意,求祂指示救贖之路是否走對。1.耶穌成全了舊約的指望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他們同時出現表示耶穌正是選民長久寄托所在,奉上帝之命救拔選民的基督。耶穌拯救的方式出乎以色列人意料之外,但所成全的拯救是永恒的靈魂的拯救,不是膚淺短暫的政治上的釋放可比。2.耶穌救贖的使命得到印證摩西和以色列與耶穌討論的主題是“耶穌去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九31),證實耶穌面向耶路撒冷的路線是對的。祂才一個禮拜前表明過必須在耶路撒冷受難被殺(太十六21),“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廿28),耶穌要遵從上帝旨意拯救世人,上十字架是唯一的辦法。3.向門徒證實耶穌的身份耶穌雖然向門徒透露祂“基督,永生上帝兒子”的身份,但緊接?宣佈祂的受難,使門徒無法適應這?革命性的觀念而納悶。耶穌?解惑,把最接近祂的三個門徒帶到山上去,藉?變像發榮光、雲彩、摩西以利亞、上帝的聲音,來向他們證實上帝與耶穌的同在(雲彩),耶穌的神性(榮光和聲音)和耶穌做舊約預言之應驗者(摩西與以利亞)的身份。然而,受苦的基督的觀念還不是門徒所容易接受的,下山之後,耶穌還必須拿施洗約翰(以利亞)先於祂受難的事,強調祂本身必須受苦。二、信徒該學習的功課1.從受苦得榮耀耶穌先受苦而後復活升天在天父右邊受榮耀。信徒當“仰望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將來的榮耀,我們必須甘心受苦。2.退修努力作主工是信徒的本分,但有時必須靜下來退修,與主交通,尋求祂旨意,雖然不一定要到一定的“聖地”(如禱告山)去朝聖,“錫安朝見上帝”(見六月卅日“中華基督徒祈禱院通訊”),因?上帝是全在於任何時間與地點的。3.避免出世主義的謬誤彼得提議蓋三座棚,表示他想永遠陶醉於“山上的經驗”。我們當然珍視與主交通的甜美,退修的好處,但也必須傳福音,?主背十字架,在世人面前有生活見證。4.避免律法主義有人只能看到摩西,看不到耶穌,強調守安息日禁食禱告,通霄禱告,女人蒙頭不吃血及許多禁戒,以律法主義把握福音。5.避免靈恩主義有人只能看看以利亞看不到耶穌,主張說預言與說方言才有聖靈充滿,向基督的跟從者要求基督本身都?有作過的事。結論:信徒當不看環境,不看自己,不看其他的師傅,只認定耶穌一個人,傚法祂的榜樣,以基督的心?心,聽從祂的?訓,“只見耶穌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