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省思世俗化的台灣亂象


2003-10-25基督教論壇報社論

 本文所指的「後現代」,即「現代化」之後,因「工具」與「物質」的提供,所帶來人心與社會的負面效應﹔而所謂的「世俗化」,則是指只重眼前,不重永恆的世界化。

 當大家慶幸能夠活在「工具」與「物質」豐富的現代化社會時,卻也感受到「現代化」之後,所需付出的「代價」。因台灣的社會在「現代化」之後的「後現代」,已經引發出信仰﹑倫理﹑道德﹑人心與社會問題的淪喪,且隨著興票案﹑朱安雄的潛逃﹑女議員的拳腳相向等政治的亂象,使得台灣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

政治世俗化
 有立法委員感嘆說道,在民主議會的殿堂上,有不少民意代表質詢時,經常在媒體面前指著政府官員的鼻子汙辱和謾罵,使得政府官員人格受辱,相當難堪。待議會結束﹑鎂光燈熄滅後,質詢的民意代表,卻又私下向官員表達歉意,同時說明發飆的原因乃情非得已,為的就是能提高曝光率,讓選民知道他在問政,好讓自己能夠出風頭並順利連任。民意代表為求「曝光率」,不擇手段的發飆﹑謾罵﹑抹黑,不但成了不良的示範,還使政治趨於世俗化,進而扭曲了傳統的價值觀,且嚴重污染到下一代的心靈。

宗教世俗化
 原本勸人為善的宗教信仰團體,竟被有心人士利用宗教組織的頭銜作為功成名就的「利器」,一般的民間宗教如此,佛教如此,基督教亦是如此。我們可從廟宇董監理事長之爭的大打出手,以及教會的議會中,為能求得當上教會組織的首長和事業單位之董理事而四處拜票請託的現象,見到宗教淪為世俗化的慘狀。尤有甚者,假宗教之名,將自己神格化,行一己之私的情形,亦時有所聞。

經濟世俗化
 後現代資本主義所引發的怪異現象,在台灣可說到處可見,最為明顯的,莫過於捲款潛逃﹑股票的追逐戰﹑樂透彩的瘋狂簽注﹑求神問卜索求名牌﹑醫療院所和私人興學的過度商業化等,無一不是經濟世俗化所引發的社會現象。

 科技本為造福人群,但卻於「現代化」之後的「後現代」,淪為世俗的犯罪工具,諸如﹕藉著通信器材和電腦網路犯罪,利用媒體作秀﹑炒作八卦新聞。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有人為圖飽私慾,拿針孔攝影器材到處偷拍,使得人心惶惶。

人格商品化
 原本寫書出版是要傳承文化,同時作為心靈改革之用,但時下的台灣社會,卻有不少書報雜誌業者只為牟取利益,從不考慮出版之後的負面後果。更有作者著書出版,完全不在乎書中的內容是否得體,赤裸裸將他人的隱私視為商品,公開地寫在書上,為的只是想吸引讀者﹑賺取版稅,從不思考書籍出版之後對社會所帶來的衝擊。這種將自我和他人之人格作為商品買賣的書籍,在坊間處處可見。更甚者,為牟取利益,出賣靈肉和人格,出現所謂的3P﹑4P的色情消息亦經常可見。

人格偶像化
 由於媒體資訊的發達,只要是常上電視的藝人,便成為青少年崇拜的對象和追求功成名就的價值取向。我們可從韓﹑日兩國,或是歐美藝人來台演出時,將機場擠得水洩不通,甚至躺在地上大喊大叫的場面,見著將明星人格偶像化的嚴重性。莎士比亞說過﹕「有的人生出來就是偉大的,有的人是經過奮鬥而偉大的,還有的人的偉大是別人硬捧出來的。」可惜的是,後現代的年輕人,似乎忘記了莎士比亞所說﹕「有的人的偉大是別人硬捧出來的。」盲目崇拜被捧出來的明星。

但願處在後現代社會的我們,能定晴在永恆的事業上,共同實踐保羅的忠告﹕「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以弗所書五章15-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