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2基督計論壇報
從上個世紀以來,有些很好、很優秀的出名基督教人士,離開了基督教,加入天主教。包括有位英國國教的亨利.紐曼(Henry Newman),他寫的「大學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公認是現代最好的大學理念),他原來是Anglican英國聖公會一位虔誠的牧師,經過牛津運動後成為天主教神父,後來成為天主教的紅衣主教。在過去幾十年裡,還有一些人,比方信義會裡一位 Richard John Neuhaus,最近還有一位基督教福音派的神學家Beckwith,也離開他原來的福音派,進入天主教。
今天不是要跟各位爭辯,而是希望藉著這事,我們能瞭解,基督教到底在信什麼?為什麼基督教跟天主教會有這些衝突?
什麼叫做「異端」
先說什麼叫做「異端」。「異端」跟「異教」不一樣,但殊途同歸,接受「異端」或「異教」就會下地獄。「異教」是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打的旗號就不是基督教。「異端」是打著基督教的旗號,但在一些重要的信仰上出了錯誤。
在「神論」、「基督論」、「救恩論」上出錯
簡單的講,在教會歷史發展中,「異端」剛開始就是對「神的認識」出了錯誤,這是最嚴重的。我們信的就是神,對神的認識錯了,當然就信錯了。問題是對神的認識錯了,是錯在哪裡?大概就是在「三位一體」這事上錯了。「異端」不相信「三位一體」。
第二個,是在「認識基督」的事上錯了。基督到底是誰?正統的答案:基督又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異端」往往在這方面也弄錯了。關於這兩個,基督教跟天主教是一致的。天主教在這兩個最基本的「神論」和「基督論」(the Person of Christ)上面都沒有不一致,所以我相信若要把天主教定為「異端」,不是很妥當。
還有第三個層次,就是「基督的工作」。若沒有把「基督工作」看得正確,就是「異端」。「基督的工作」(the Work of Christ),就是基督對這世界上罪人所做的拯救,就是「救恩論」。若在這方面沒有看對,也是沒有辦法得拯救,會沈淪在地獄裡的。
基本上這三個,「神論」、「基督論」、「救恩論」不出問題的話,大概就不是「異端」。
天主教的教義純正 ,做法卻有爭議之處
首先,我們在瞭解天主教時,不要用「某個(或一群)神學家怎麼講的」,也不要用「天主教滿街都在拜馬利亞」,來下定論。這些可以觀察和考慮,但不是最重要的。要瞭解天主教,或要說它有什麼對或不對時,要根據他們的「信理」(Doctrine)、或「信條」(Dogma),就是教宗代表整個天主教身份所發表的正式言論,包括在大會議裡的決定。
一般天主教分好多等級,「信理」以後有「接近信理」,然後就有「意見」,其中有「公認的意見」、「大多數的意見」、「確定的意見」。「意見」都不能算他們的教義,只有提升到「信理」層次的才是。
我自己在看天主教的「信理」時認為天主教不是異端,但在它應用的時候,異端就真是非常多。不過我倒不覺得要特別責備天主教,如果我今天問各位你們對「神」、「基督」、「十字」「救恩」的觀點,我敢說,恐怕有很多異端。異端就是若接受了就要下地獄的。我不是說各位是異端,只是說我們需要對我們的信仰更瞭解。我也不希望大家瞭解得更多就去揮起「尚方寶劍」,天天去砍人家。
我自己從教會歷史、天主教的信理學來看,他們在這三方面跟聖經是一致的。所以包括這些改教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加爾文,還有後來20世紀一些最保守改革宗的神學家范泰爾(Cornelius Van Til)、梅欽(John Gresham Machen)、司布真……等等,這些人都會說,天主教裡面也有得救的人,他們的基本教義是純正的。教義是純正的,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認為他們是「異端」?我覺得就是他們在發展或用詞上有些不小心。
我在這裡也要說明:我不大喜歡去檢討這個、那個名人為什麼會離棄他的信仰,進入天主教;我也不大喜歡去檢討天主教、東正教錯在哪裡,我們基督教、加爾文宗、改革宗最正確,正確在哪裡;我的個性不大喜歡說別人是「異端」。我想也不是懦弱,而是與其說看到別人的錯,不如更知道正確的是什麼;與其看到別人的錯,不如更反省自己的錯。我覺得我們自己也有很多得罪上帝的地方。
天主教之異端爭議
馬利亞
我們為什麼常常覺得天主教是「異端」?恐怕有一點就是因為馬利亞。如果稍稍認識一些天主教對馬利亞的看法,即使對神學、基督教不大瞭解的,也會覺得很奇怪。事實上你跟一般人講「我是基督教」,他們就會說:「基督教跟天主教有什麼不一樣?你們是拜耶穌,他們是拜馬利亞,對不對?」我想天主教的人聽到這話也會很不高興,因為這是錯誤的。天主教、基督教(Protestant)(我說的基督教是Protestant而不是Christianity,因為Christianity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都是拜真神基督,不是拜馬利亞的。但是在天主教的做法裡,不僅是拉丁美洲、中世紀的歐洲,在任何地方,包括台灣,都有一些非常敬虔的神學家,對馬利亞的態度和看法,實在是把她當作神,甚至已經取代了耶穌了。所以在實際做法上要說他們是錯誤的,我可以同意。
這錯誤在哪裡?任何一個人對正確道理(包括對耶穌)的認識不正確時,對得救以及跟神的關係就會出問題。我們需要被愛、被拯救,我們是個墮落的人,需要個救主。當這位救主耶穌基督,我們對祂的認識有錯誤時,就不會去找祂。
當醫生的就知道,你美好的醫德、醫術,如果不能被病人接受的話,他就會去找郎中(當然你們可能就是郎中,不是好醫生),當別人不能理解你時,他就會去找別人。
今天我們每個人的靈性、生活上的問題也在這裡。你說我不是個好基督徒,我軟弱、敗壞、說謊、欺騙、淫亂、貪婪;或者我不夠愛主、不夠善良、不夠聖潔,你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我覺得最基本的理由都是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不夠,或有很大的錯誤。
在中世紀,或說馬利亞被崇拜、被提升的時候,往往就是教會對耶穌基督這位救主的表達,不太能叫所有的人接受。他們把耶穌表達得太高高在上,也就是太強調祂的神性,而沒有強調祂的人性。
注意,祂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當我們不知道祂是完全的神時,祂對我們的拯救就會不夠,我們就會去找別的救主。當我們不知道祂是完全的人時,就不會很親近祂,覺得祂跟我們隔了一層。我覺得中世紀的天主教發展起來的就是讓人覺得我們就要去找一個別的,比較親一點的人,也就是馬利亞或其他的聖徒。
這也不單是在天主教裡的問題,我覺得今天在中國大陸,這些最保守、草根性很重的家庭教會,很容易產生那種絕對權威的教主,當然這跟文化背景也很有關係,但也有個原因就是他們對耶穌全備的救恩沒有講得很清楚,而教會領袖往往就成為耶穌(或神)和人中間的另外一個中保(Mediator)了。
希望我們都想想自己愛不愛神,喜不喜悅神、親近不親近神?我們常常會想到神、神是我們非常渴慕的嗎?我們當中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跟神是什麼關係,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基督徒跟神之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比那還要淡。恐怕我們對基督的偉大、慈愛、跟我們親近,都不夠認識。
在從中世紀開始馬利亞不斷地被提升裡,有幾個被提升的部分,我覺得沒有很多聖經根據,但包括路德、加爾文這些人也都同意的:
第一,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Mary is the mother of God)
我們聽了會嚇一跳,應該都不會同意這句話,但不是天主教而已,正統基督教也強調這句話。這是在早期大約第三、四世紀開始的「基督論」的爭執中就有的,認為馬利亞是神的母親。
有一個被定為「異端」,但我們真的很同情他的,就是「涅斯多留」(Nestorian,約380一451年)。他是到我們中國的「景教」的創辦人。他說,「稱馬利亞為神的母親太褻瀆,不好;最好是稱馬利亞為基督(或耶穌)的母親。」我相信你也很同意。但為什麼正統教會沒有接受「涅斯多留」?這也就是我們要想一想的。
各位,你真的把耶穌當神嗎?馬利亞生的這位耶穌,我看我們真的沒有把她弄清楚。馬利亞生的當然是個人、小嬰孩,這個嬰孩如果受了寒也會感冒,也會生病。我不知道你相不相信這個。應該相信的,耶穌有完全的人性。有「異端」就是認為耶穌不是人,祂純粹是神的化身。祂有人性的,甚至希律一刀就可以把祂殺死。我們應該相信,因為祂最後也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這就是說祂會死,可是神不會死的,所以正統神學家就說祂又是人,又是神。這兩個怎麼結合在一個person裡面?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我們就是要繼續想「祂是人,但也同時是神」這事。
假定,你在第一世紀那時到了馬槽,看到那個小嬰孩時,你會跪下來拜那一刀就會被希律刺死的小嬰孩嗎?或你會拜死在十字架上那死人嗎?我想你們會有很多提議(propose)。如果我們生在耶穌時代,看到聖殿裡對答問題的12歲小孩,你會信祂是神、拜祂、頌讚祂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嗎?未完待續/台北信友堂牧師
今天不是要跟各位爭辯,而是希望藉著這事,我們能瞭解,基督教到底在信什麼?為什麼基督教跟天主教會有這些衝突?
什麼叫做「異端」
先說什麼叫做「異端」。「異端」跟「異教」不一樣,但殊途同歸,接受「異端」或「異教」就會下地獄。「異教」是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打的旗號就不是基督教。「異端」是打著基督教的旗號,但在一些重要的信仰上出了錯誤。
在「神論」、「基督論」、「救恩論」上出錯
簡單的講,在教會歷史發展中,「異端」剛開始就是對「神的認識」出了錯誤,這是最嚴重的。我們信的就是神,對神的認識錯了,當然就信錯了。問題是對神的認識錯了,是錯在哪裡?大概就是在「三位一體」這事上錯了。「異端」不相信「三位一體」。
第二個,是在「認識基督」的事上錯了。基督到底是誰?正統的答案:基督又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異端」往往在這方面也弄錯了。關於這兩個,基督教跟天主教是一致的。天主教在這兩個最基本的「神論」和「基督論」(the Person of Christ)上面都沒有不一致,所以我相信若要把天主教定為「異端」,不是很妥當。
還有第三個層次,就是「基督的工作」。若沒有把「基督工作」看得正確,就是「異端」。「基督的工作」(the Work of Christ),就是基督對這世界上罪人所做的拯救,就是「救恩論」。若在這方面沒有看對,也是沒有辦法得拯救,會沈淪在地獄裡的。
基本上這三個,「神論」、「基督論」、「救恩論」不出問題的話,大概就不是「異端」。
天主教的教義純正 ,做法卻有爭議之處
首先,我們在瞭解天主教時,不要用「某個(或一群)神學家怎麼講的」,也不要用「天主教滿街都在拜馬利亞」,來下定論。這些可以觀察和考慮,但不是最重要的。要瞭解天主教,或要說它有什麼對或不對時,要根據他們的「信理」(Doctrine)、或「信條」(Dogma),就是教宗代表整個天主教身份所發表的正式言論,包括在大會議裡的決定。
一般天主教分好多等級,「信理」以後有「接近信理」,然後就有「意見」,其中有「公認的意見」、「大多數的意見」、「確定的意見」。「意見」都不能算他們的教義,只有提升到「信理」層次的才是。
我自己在看天主教的「信理」時認為天主教不是異端,但在它應用的時候,異端就真是非常多。不過我倒不覺得要特別責備天主教,如果我今天問各位你們對「神」、「基督」、「十字」「救恩」的觀點,我敢說,恐怕有很多異端。異端就是若接受了就要下地獄的。我不是說各位是異端,只是說我們需要對我們的信仰更瞭解。我也不希望大家瞭解得更多就去揮起「尚方寶劍」,天天去砍人家。
我自己從教會歷史、天主教的信理學來看,他們在這三方面跟聖經是一致的。所以包括這些改教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加爾文,還有後來20世紀一些最保守改革宗的神學家范泰爾(Cornelius Van Til)、梅欽(John Gresham Machen)、司布真……等等,這些人都會說,天主教裡面也有得救的人,他們的基本教義是純正的。教義是純正的,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認為他們是「異端」?我覺得就是他們在發展或用詞上有些不小心。
我在這裡也要說明:我不大喜歡去檢討這個、那個名人為什麼會離棄他的信仰,進入天主教;我也不大喜歡去檢討天主教、東正教錯在哪裡,我們基督教、加爾文宗、改革宗最正確,正確在哪裡;我的個性不大喜歡說別人是「異端」。我想也不是懦弱,而是與其說看到別人的錯,不如更知道正確的是什麼;與其看到別人的錯,不如更反省自己的錯。我覺得我們自己也有很多得罪上帝的地方。
天主教之異端爭議
馬利亞
我們為什麼常常覺得天主教是「異端」?恐怕有一點就是因為馬利亞。如果稍稍認識一些天主教對馬利亞的看法,即使對神學、基督教不大瞭解的,也會覺得很奇怪。事實上你跟一般人講「我是基督教」,他們就會說:「基督教跟天主教有什麼不一樣?你們是拜耶穌,他們是拜馬利亞,對不對?」我想天主教的人聽到這話也會很不高興,因為這是錯誤的。天主教、基督教(Protestant)(我說的基督教是Protestant而不是Christianity,因為Christianity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都是拜真神基督,不是拜馬利亞的。但是在天主教的做法裡,不僅是拉丁美洲、中世紀的歐洲,在任何地方,包括台灣,都有一些非常敬虔的神學家,對馬利亞的態度和看法,實在是把她當作神,甚至已經取代了耶穌了。所以在實際做法上要說他們是錯誤的,我可以同意。
這錯誤在哪裡?任何一個人對正確道理(包括對耶穌)的認識不正確時,對得救以及跟神的關係就會出問題。我們需要被愛、被拯救,我們是個墮落的人,需要個救主。當這位救主耶穌基督,我們對祂的認識有錯誤時,就不會去找祂。
當醫生的就知道,你美好的醫德、醫術,如果不能被病人接受的話,他就會去找郎中(當然你們可能就是郎中,不是好醫生),當別人不能理解你時,他就會去找別人。
今天我們每個人的靈性、生活上的問題也在這裡。你說我不是個好基督徒,我軟弱、敗壞、說謊、欺騙、淫亂、貪婪;或者我不夠愛主、不夠善良、不夠聖潔,你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我覺得最基本的理由都是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不夠,或有很大的錯誤。
在中世紀,或說馬利亞被崇拜、被提升的時候,往往就是教會對耶穌基督這位救主的表達,不太能叫所有的人接受。他們把耶穌表達得太高高在上,也就是太強調祂的神性,而沒有強調祂的人性。
注意,祂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當我們不知道祂是完全的神時,祂對我們的拯救就會不夠,我們就會去找別的救主。當我們不知道祂是完全的人時,就不會很親近祂,覺得祂跟我們隔了一層。我覺得中世紀的天主教發展起來的就是讓人覺得我們就要去找一個別的,比較親一點的人,也就是馬利亞或其他的聖徒。
這也不單是在天主教裡的問題,我覺得今天在中國大陸,這些最保守、草根性很重的家庭教會,很容易產生那種絕對權威的教主,當然這跟文化背景也很有關係,但也有個原因就是他們對耶穌全備的救恩沒有講得很清楚,而教會領袖往往就成為耶穌(或神)和人中間的另外一個中保(Mediator)了。
希望我們都想想自己愛不愛神,喜不喜悅神、親近不親近神?我們常常會想到神、神是我們非常渴慕的嗎?我們當中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跟神是什麼關係,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基督徒跟神之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比那還要淡。恐怕我們對基督的偉大、慈愛、跟我們親近,都不夠認識。
在從中世紀開始馬利亞不斷地被提升裡,有幾個被提升的部分,我覺得沒有很多聖經根據,但包括路德、加爾文這些人也都同意的:
第一,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Mary is the mother of God)
我們聽了會嚇一跳,應該都不會同意這句話,但不是天主教而已,正統基督教也強調這句話。這是在早期大約第三、四世紀開始的「基督論」的爭執中就有的,認為馬利亞是神的母親。
有一個被定為「異端」,但我們真的很同情他的,就是「涅斯多留」(Nestorian,約380一451年)。他是到我們中國的「景教」的創辦人。他說,「稱馬利亞為神的母親太褻瀆,不好;最好是稱馬利亞為基督(或耶穌)的母親。」我相信你也很同意。但為什麼正統教會沒有接受「涅斯多留」?這也就是我們要想一想的。
各位,你真的把耶穌當神嗎?馬利亞生的這位耶穌,我看我們真的沒有把她弄清楚。馬利亞生的當然是個人、小嬰孩,這個嬰孩如果受了寒也會感冒,也會生病。我不知道你相不相信這個。應該相信的,耶穌有完全的人性。有「異端」就是認為耶穌不是人,祂純粹是神的化身。祂有人性的,甚至希律一刀就可以把祂殺死。我們應該相信,因為祂最後也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這就是說祂會死,可是神不會死的,所以正統神學家就說祂又是人,又是神。這兩個怎麼結合在一個person裡面?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我們就是要繼續想「祂是人,但也同時是神」這事。
假定,你在第一世紀那時到了馬槽,看到那個小嬰孩時,你會跪下來拜那一刀就會被希律刺死的小嬰孩嗎?或你會拜死在十字架上那死人嗎?我想你們會有很多提議(propose)。如果我們生在耶穌時代,看到聖殿裡對答問題的12歲小孩,你會信祂是神、拜祂、頌讚祂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嗎?未完待續/台北信友堂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