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深淵之別 財主與拉撒路的對照(四)~ 殷穎


2008-01-24基督教論壇報
其次是財主只想到了要救自己的五個弟兄,他生前手下的僕從、親友等許多人都未被歸在財主的考慮之中。這證明財主是一個十分自私的人。福音只能傳給自己的弟兄,這樣的「福音」還是福音嗎?而分別親疏的「愛心」,也算愛心嗎?

福音不容特殊化
基督在最後向門徒發出的傳福音給萬民的大使命(馬太福音廿八章19-20節),是普世性的,是對人人平等的。並沒有要對某些人特殊化。當猶太人要求看神蹟時,耶穌回答他們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之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馬太福音十二章39節)。

當財主要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去向他五個弟兄作見證時,亞氏的回答是:「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而這也是當初財主應該聽從的教訓。但財主根本不理會聖經的勸勉.只沉緬於罪惡,根本沒有將這些話放在心上。如今亞氏的話重提,財主便著急了;於是抗聲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他們必要悔改」。

看神蹟會使人悔改嗎?基督在世時,行了多少神蹟,有多少人因神蹟悔改了?當基督使馬大的兄弟拉撒路由死裡復活,硬心的猶太人因而悔改了嗎?祭司長還商議要將拉撒路殺了滅口。神蹟並未使他們悔改信主(約翰福音十二章10節)。

財主生前習慣了要憑恃其財力,凡事要求特殊禮遇,要別走蹊徑。如今連「悔改」這種事關生死、天堂地獄的大事,也要求為其五個弟兄,特別打發拉撒路由死裡復活,以勸其弟兄「悔改」。假如真的討飯的拉撒路由死裡復活了,仍以一個叫化子的身分去勸五位財主悔改其罪行,會有甚麼效果嗎?怕拉撒路只會得到他們的奚落與訕笑而已。亞伯拉罕說得不錯:「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福音不能特殊化,無論是國王或販夫走卒,富豪或乞丐,都必須經由聽信福音,而悔改信主。財主與富豪也不能要求為他個人專辦福音「堂會」,特別表演神蹟。在神的救恩之前,人人都是罪人,都必須經由聽道而信道,也都必須悔改認罪,才能領受救恩。

兩種尖銳的對比
基督所講的證道故事比喻有許多種,但只有一個「財主與拉撒路」的記載,最能發人深省;因為基督使用的是兩種強烈而尖銳的對照。

首先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對比:一個是身穿紫色袍與細麻布衣的財大氣粗的富豪,一個則是渾身生瘡,且無法行動的叫化子。一個是無名無姓的財主(代表世上眾多的同類罪人),一個是有名有姓的拉撒路。雖赤貧病危,但卻是一位為神所知名的信徒。一個是天天奢華宴樂浪費神國資源者,一個為靠乞討維生的赤貧信徒。

主對此二者離世後的描繪是:討飯的死了,無人為他掩埋,卻由天使將其靈魂接上天堂,財主死後則在豪侈的儀式中厚葬。而二者死後境遇丕變:財主下到陰間在火獄中受盡痛苦,但拉撒路卻在亞伯拉罕懷中得到安慰。二人生前死後的際遇,有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轉。

亞伯拉罕為二人的生前與死後作出了一個總結:「你(財主)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接著亞伯拉罕更宣布了最終的判決:「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至人要從我這邊過到你們那邊去,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這邊,也是不能的。」因這兩者皆為永恆。生前的對比僅為暫時,死後的對照才是永遠。

這個比喻的信息中,也鄭重宣告人死後即使後悔也無用處;悔改只能在生前,而且隨時都有機會。人只能在生前認罪悔改,遠離惡行,不論貧富皆可得救。人人均可藉由聽道而信主得救,不須靠神蹟。人如不相信基督死而復活的神蹟,甚麼神蹟皆對信心無益。

這兩種強烈的對照,尖銳的衝突,與財主在火獄中種種無效的呼求,都活生生地刻畫在我們眼前。這兩種生前與死後的境況,我們都只能選擇一邊,且只能在生前作出選擇,死後便毫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