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解牛神刀手


國語日報「老莊解答青少年的疑惑」專欄2007/5/30
作者:許雅喬



莊子說:「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你為人處事是否能掌握關鍵、順理而為,從而避開糾纏不清的問題,遊刃有餘的應對?還是只會埋頭苦幹或橫衝直撞,以致筋疲力竭?抑或在遇到困難時,往往六神無主,手足無措?

      莊子在〈養生主〉寓言中提到,有一個廚師替文惠君宰牛,分解牛體時,手所接觸的、肩所倚著的、足所踩著的、膝所抵住的,皮骨相離時發出砉然的響聲,以刀割解時發出騞然的聲音,無不像美妙的音樂旋律,又合乎經曲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說:「啊!好極了,你的技術怎麼能如此出神入化呢?」
  
      廚師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間的理,已經超越技術層面了。其實,我剛開始解剖牛的時候,只看到整隻牛,三年以後,就未曾再看到整隻牛了。現在,我只用心神和牛體接觸,而不用眼睛去觀看,感官的作用停止,全憑心神運行。順著牛體自然的紋理,劈開筋骨的間隙,把刀子導向骨節間空的地方。利用牛的天然結構去用力,經絡相連著骨肉和筋骨處都沒有碰到,何況是大骨頭呢?」

     「優秀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普通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骨頭。現在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牛,所解的牛有幾千頭了,而刀刃還像新磨的一樣鋒利。因為牛骨節是有間隙的,而刀刃是沒有厚度的,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當然遊刃有餘。」

     「雖然這樣,每當遇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就更小心謹慎,眼神專注,慢慢動手。稍一動刀,牛的肢體就『嘩啦』分裂開來,像泥土潰散落地一樣。我於是提刀站在那兒,環顧四周,感到心滿意足,再把刀子擦乾淨收藏起來。」

      這個「解牛」的寓言,明白揭示我們在遇到艱鉅和糾纏不清的問題時,如何能得心應手的一一加以解決,以免事倍功半。

       在這個寓言中,牛體比喻錯綜複雜的困境,刀子比喻為廚師的「無心」,也就是說,人在處理複雜的事物時,若能以無心的態度,即不自以為是、先入為主的心,順著自然之理發展與應對;並且懷著審慎、鋒芒不外露的態度,心神專注在目標上,即使處在複雜如牛的筋骨盤結處,也能像神刀手一樣精準神妙;反之,若只憑體力蠻幹,並「有力」而為,即使費盡心機,勞心勞力,其刀必會碰到牛的骨筋而折斷,又如何能在骨節間隙中來去自如呢?

      這就如莊子〈至樂〉的寓言說,從前有一隻海鳥棲息在魯國郊野,魯侯讓人把海鳥接到宮中,設宴會、奏九韶的樂章歡迎牠,每天以山珍海味作為膳食。但海鳥仍舊目光迷亂,心中哀戚,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滴水,三天後就死了。

       可見無論處理大事或小事,必須依順自然法則而行,若只憑個人喜惡和成見行事,結果反而逼上絕路。人若能以此道理隨時警惕自己,從而運用在待人處事上,一定能左右逢源,像解牛神刀手一樣藝術而輕鬆的面對人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