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提昇X世代的情愛觀


1998-10-04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這並不是浪漫的悲劇與淒美的愛情故事。」-針對女學生畸戀自殺事件,台中女中校方對學生的這番諄諄告誡,誠然十分正確。

 然而,就在輿論一片檢討的惋惜聲中,和畸戀事件並列的新聞,竟然是對「失樂園」作者渡邊淳一的禮讚,報上毫不修飾地刊出渡邊完全淪喪的道德觀點,寫道﹕「外遇的認定會隨時代改變,是善是惡難以定論。跟一個已經不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件痛苦的事﹔為什麼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
 這種多元﹑對立的價值觀並存的紛亂現象,正是台灣社會步入後現代的寫照。

從戰後嬰兒潮的一代過渡到X世代,全球文化面臨一次重大的典範移轉,人類正從啟蒙時期轉進後現代。

解嚴後的台灣,雖然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思潮相互角力,然而,近年台灣社會脫序亂象加速,實在赤裸裸展現後現代思潮巨大的衝擊。

追求個人自主和自由的戰後嬰兒潮,大量製造分崩離析的家庭。在這樣痛苦背景下成長的X世代,家庭親密關係不再,家庭教化功能式微。新新人類夢想逐一破滅,心態上形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人生哲學,思想漸趨頹廢和虛無。這一代正背負前所未有的傷痕和壓力,自殺﹑酗酒和吸毒的比例節節升高。

X世代的價值認同
 新新人類,雖然一方面是失去異象﹑解構傳統權威的一群,但就像數學上的變數X,代表著正反兩面無限的可能。他們內心極度空虛,吶喊著認同和歸屬。

 X世代已漸揚棄嬰兒潮世代對準確科學和世俗成就的追求,轉向尋求社區歸屬和同儕認同。學者Os Guinnes以「我歸屬故我在」描述後現代特性。對基督教會而言,這其實是正面的福音契機。

 基督教信仰的內涵誠然是絕對不變的真理,但是,傳揚與教化的手段卻可以改變﹑也必須改變。

 當電視畫面出現自殺女學生的靈堂寫著﹕「主內廖曼娟姐妹安息主懷」,我的心劇烈地抽痛。信仰的力量為什麼在廖曼娟身上不能產生影響﹖當然,我不知道答案。但是,環視周遭教會光景,答案豈不是呼之欲出﹖
 台中女中校長,在廖曼娟自殺後,慨嘆學校損失了一名可以輕易考上國立大學的資優生,從這短短的惋惜之辭,無疑透露了當前升學至上的教育導向。而當今教會裡的青少年,又有多少人能擺脫這種世俗的價值觀呢﹖
 當文化界掀起「失樂園」的頹廢愛情熱潮,我們又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情觀點﹖這叫我想起自己年少時極其喜愛的德國小說「茵夢湖」,那種「發乎情﹑止乎禮」﹑未能完滿結合的愛情,雖帶著淡淡哀愁,卻提昇了忍痛離去的男主角之生命。

 小說開場那一幅白髮學者,在月光下回憶著青梅竹馬愛人的一幕,永恆地昇華了讀者的情愛觀。這才是真正浪漫﹑淒美的愛情悲劇。我也想起電影「羅馬假期」和「麥迪遜之橋」淒美的結局,這些都是探討兩性關係這現代問題的絕佳素材。

與當代心靈對話
 但是,我們的青少年團契都談些什麼議題﹑作些什麼活動呢﹖靈修禱告誠然是不可廢棄的日課,但我們也必須培養孩子和當代文化對話的能力。舉凡雕塑﹑戲劇﹑音樂﹑繪畫和文學,基督徒該如何詮釋這些現代心靈的哲學陳述﹖搖滾音樂是否不好﹖不好在哪裡﹖我們的孩子是否有解讀和分辨的能力﹖福音派的衛道先鋒薛華,就曾為我們卸下這層隔開福音和當代文化的簾幕。

 家中大兒子從小喜愛閱讀奇幻(fantasy)小說,但是深受傳統基督教影響的外子和我,卻一再以負面心態勸兒子節制這不良興趣。直到最近,我因研究聖經文體的文學特性,才恍然大悟,在啟示文體中,聖經也不乏奇幻小說的特色。

 這樣說,並不否定聖經啟示內容的歷史真實性。在啟示錄裡,再來的基督豈不是真正「倚天屠龍」的英雄﹖當我和家人分享這些研究心得時,大兒子的眼睛為之一亮,他也和我們分享許多基督徒作家的奇幻佳作,從魯益師的《那尼亞春秋》到陶肯(J.R.R.Tokien)的《小仙人》(The Hobbit)和《戒子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等等,多年來他因父母不當的指責而封閉自己,我感到十分慚愧。

培養多元關愛對象
 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築起高高的圍牆,躲在象牙塔裡,無人知道其內心世界,還是有著許多興趣﹑嗜好﹑關愛對象和生命熱忱﹖
 當我們鼓勵兩個青少年兒子,參加社區公園認養和環保回收之後,每回行經公園,他們總會驕傲地指著那一片美麗的園地。從此社區的髒亂,不再是和他們漠不相干的事。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動員參加教會為社區兒童開設的英語班﹑傳福音,不但增進親子間的情感和默契,更培養孩子服務他人的胸襟。我們也鼓勵孩子參與服事社區孤兒和重度智障嬰孩,相信這樣能建立孩子珍惜與關懷生命的情操,也是愛神愛人的真實表現。

 三百年前蘇格蘭神學家Henry Scougal曾寫下﹕「生命的尊貴和價值,是以他愛的對象來衡量。」(The worth and excellency of a soul is to be mea-sured by the object of its love.)我們實在需要培養孩子多元的關愛對象和興趣,基督徒不必是一無所知的蠢才。

 為人父母或團契帶領者,只有身體力行,陪伴X世代的新新人類,在愛鄰舍如己的社區服務中,體認對生命該有的尊重,才有希望帶領他們脫離後現代頹廢﹑虛無的衝擊,並為基督教會儲備時代精兵。深信在這樣的教化底下,「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馬可福音十二章30節)也才不致淪為空洞的口號。

 註﹕關於後現代主義和X世代的關係,筆者係參考Jimmy Long, Generating Hope (Downer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97)
(作者為校園出版社特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