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我的燈需要油


2006-04-13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陳世協】   
很榮幸在吳勇長老逝世一週年紀念的培靈會,跟大家分享主的話語,一起思想這位偉大的救主﹑創造的主宰賜給我們的寶貴信息。

 接到邀請時我很興奮,在來之前,還把吳長老的傳記《不滅的燈火》再看了一遍,從中我感染到吳勇長老服事主的情懷。那種熱情﹑委身,讓人看了充滿力量。

加倍的感動
 我抵達台灣時沒有帶夠衣服來,教會長老說為我預備了一件很好的外套。他告訴我,這是吳勇長老給他的,他自己不捨得穿,願意給我穿。

 我很自然想到以利亞跟以利沙的故事﹕以利亞被火車火馬接到天上去時,把他的外衣拋下來,以利沙便大聲呼喊說﹕「願那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當我穿上這件外套時,心中也有這種呼求﹕「上帝阿﹗你給我們一些偉大的僕人,也讓他們的心志﹑榜樣﹑事奉神的熱忱,感染我們這些繼續服事主的同工,讓我們也能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由於思考講題時正在讀《不滅的燈火》,於是把講題定為「我的燈需要油」,和《不滅的燈火》有相得益彰的感覺。

 我們的燈火常常油不夠,有的時候會掙扎,有的時候有困難。幾年前,牧師H.B. London出版一本英文書《我的燈需要油》(Refresh, Renew, Revive)。的確,「我的燈需要油﹗」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在服事主﹑與神同行的過程中,這也是我們心中的呼喊和渴望。

 我們需要力量再走下去﹔需要力量面對挑戰﹔需要力量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和婚姻﹔需要力量,來承擔教會不同層面的事奉及需要。

當啦啦隊不在時
怎麼樣讓我們的燈有油繼續燃燒下去﹖每年一度的洛杉磯馬拉松賽跑都吸引上萬人參加,熱鬧非凡,有人想要認真地拼獎牌,也有很多人志在參加。當市長一鳴槍,這八千﹑一萬人,就一窩蜂地跑出去,擠得不得了。

 賽道沿街的兩邊,是參賽者的親朋好友,啦啦隊吶喊助陣,一起給他們打氣,所以,前面的部分非常熱鬧,選手們也跑得興奮起勁,因為想告訴子孫﹕我有參加過。

 但是,隨著隊伍前進,啦啦隊的人愈來愈少。因為他們都曉得,這些參賽者少說也要兩個小時才會回來。所以這個時候,啦啦隊就散了,他們或到唐人街去吃點心,或去別的地方辦點事情﹔兩個小時以後再回來就好了。

 啦啦隊散去之後,就剩下在跑的人了。這時開始有人脫隊,有人不跑了,停下來了。那些湊熱鬧的人拍完照,也留下紀念了,目的達到了,他就不再跑了,剩下就是那些想要得獎牌的人,會繼續認真地跑下去。

 我們的生命不也是這樣的嗎﹖不管是在教會﹑家庭,或事奉﹑養家,都是這樣。起跑時很興奮,正如剛結婚﹑剛信主也很興奮,可是當啦啦隊不在的時候,鎂光燈不再的時候,曝光率減低的時候,實在需要另一種毅力和力量,我們才能繼續走下去。

你信什麼﹖
 今天我們要從保羅生命中最後一個階段所寫的勸勉,來學習怎麼樣再走下去,讓我們的燈有油,一直燃燒下去。

 多數學者相信,提摩太後書四章是保羅人生最後的一段話,他寫完這段話以後不久就為主殉道,在尼祿王手下被砍頭而死。

 這段話的字裡行間呈現出保羅服事的精華。保羅一生中何以走得那麼遠﹑那麼精采,我們可從這段經文學習﹕
 「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提摩太後書四章1-5節)
 保羅在這段經文做出信仰宣告,我們的焦點常放在「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然後告訴我們,要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可是,他這一份傳道的激情從何而來﹖這一份熱忱﹑動力,從什麼地方來﹖
動力來自「信」
 一個在監牢裡死期不遠的人,還帶著一股熱情傳道,這熱情靠什麼燃燒﹖他的燃料是什麼﹖我突然意識到,保羅在這個地方發出一個信仰宣告,就是使徒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信」是保羅的動力,信念是第一個重點,他說﹕「我在上帝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這就是動力的來源。他在說﹕我信上帝﹑我信耶穌基督﹑我信祂會再來審判活人死人﹑我信祂的顯現﹑我相信神的國度,會再來臨。

 所以你務要傳道﹑你要忍受苦難﹔所以你要盡你的職分﹑你要做傳道的功夫﹔所以你要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從在保羅這段話,我學到了怎樣使我的燈不滅。燈的燃料,就是堅強的信念,這是我們信仰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動機都來自我們的信念﹔你信什麼,你就怎麼活,你信什麼,就產生什麼行動。

信綠豆,就漲價
 幾年前我們這一帶都受SARS的影響,那陣子大家幾乎都不能活了,機場一片冷清,職員比乘客還多。SARS在新加坡非常嚴重,死了不少人,當中包括醫生,也有好幾位是基督徒。在那一年,大家都非常懼怕。

 SARS原文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很嚴重的呼吸性病症,在新加坡SARS叫做Singaporeans are really scare. 「新加坡人真的怕得要命」,影響到了一個地步,連人際關係都疏遠了。

 下班時,新加坡地鐵總是擠得亂七八糟,但那時候你只要在車廂裡稍微咳嗽一下,周圍的人馬上退到你十尺以外,你就可以很舒服地找位置坐下了。(眾笑)
 那時有人在晚報上說,吃水煮的綠豆可以防SARS。一夕之間新加坡的綠豆都賣光了,隔天綠豆的價格暴漲十倍。

 他們為什麼吃﹖因為相信。即使真的無效,吃了也無害,於是姑且相信吧。

 相信就產生行動。
 我們的生活起居﹑運作和優先次序,完全在於「你信什麼」。信念決定你的生活﹑決定你要不要事奉上帝。

 如果你相信祂配得你服事,是一位全然聖潔主,你就會產生行動。

 我們如果決定面對挑戰,燃燒為主做工,必定源自我們的信仰或信念。如果真的相信耶穌基督會第二次再來,而且祂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子也不知道,只有父知道,你還會像今天這樣過日子嗎﹖
 你若真相信上帝無所不在,敢在暗中犯罪嗎﹖你一定更聖潔。

跟風與突破
 近年,新加坡和台灣教會很努力打拚,卻常常不能突破。廿年來,我們跟風跟得緊,什麼地方有成功的模式,就盡量拷貝,以求成效。

 兩三年不見效,就再換一個模式,碰碰運氣。為了學到一些可以幫助我們突破的東西,我們可以包一架﹑兩架七四七客機,從美洲到亞洲,到新加坡﹑南美洲…各地去。

 一個一個地跟風,帶到自己的教會﹑團體或地區的東西,成功率卻連1%﹑0.5%都不到。

 其實,效法﹑學習﹑參考,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可是我們時常忽略了過濾﹑忽略它文化﹑地區的限制,以為把一套套的材料買回來,就能自然達到等量齊觀的果效。

 我遇到一些學生的狀況是,家鄉教會的主任牧師會叮嚀他們說﹕「你神學院畢業之前,拜託你到某某教會學一學,把他們的東西帶回來,因為那是我們要走的模式。」我常常提醒他們,把一套套材料買回去是不夠的,習得背後的精神才有用。

信念是重點
 在《直奔標竿》一書裡,我們看到華理克牧師(Rev. Rick Warren)分享他工作的成果,怎樣把工作一步一步做出來。我們以為買了那四個步驟,就可以把東西做得一模一樣。但沒有同樣的信念,是沒辦法建立華理克那樣的教會的。我在讀《直奔標竿》的時候,覺得華理克最重要的一段話如下﹕
 「我希望你能夠感受到我對教會的熱情,當你在閱讀這些書的時候,我希望我的熱忱可以感動你,我是全心全意地愛主的教會,神所創造最偉大的概念就是教會。

 如果我們希望效法耶穌基督,我們必須愛他的教會,好像耶穌基督愛他的教會,為教會捨己。因為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反而是顧惜﹑照顧來體恤他,好像耶穌基督愛他的教會。…」
 「太多的基督徒利用教會,並不愛教會。我盡我所能的去了解上帝的旨意,我一生當中只有兩個的目標,一個就是一輩子做一間教會的牧者﹔第二,就是一輩子去鼓勵別的牧者。…牧養一個群體,牧養一個教會,是個最偉大的責任,最了不起的特權,也是最崇高的榮譽。

 如果我可以把我的生命用得更好一點,我並不想浪費我的生命,可是看來看去,我覺得最偉大的工作,最偉大的目標,就是把我的生命投資在主的教會,我一點都沒有疑惑,教會是值得我付上生命代價,為祂活﹑為祂死。」
全力投入
 華理克在建立教會時,全力以赴﹑全心投入,把教會的工作愈做愈合神的心意。這個信念比那四個模式都重要,也是建立健康教會的關鍵。

 你的信念是什麼﹖我們也很羨慕能建立像海比爾的教會,在芝加哥,他們教會做出偉大的工作,每年開兩次教牧研討會,每次幾千人參加﹔他們有很好的管理制度和體系,有很多值得效法的地方。

 可是,沒有摸到海比爾牧師的心,便無法產生更偉大的動力。他建立這樣的教會,不是因為模式,而是背後的信念。最近他寫了一本書,書中道出他對教會的情懷。「教會是世界的希望」,這是他的信念。

凶殘的七歲孩子
 海比爾有一次,在美國機場的看書等候轉機,突然間聽到小孩的哭聲。注意一看,哥哥在打弟弟。他心想,不要管人家的事情,繼續看他的書。

 然而更糟的是,一會他聽到打耳光的聲音…這孩子甚至拉他弟弟的頭髮,把弟弟的頭敲向大理石,碰﹑碰﹑碰的聲音。他再也受不了,衝過去把那孩子的手抓住。

 海比爾問﹕「父母在哪,父母在哪﹖」卻不見孩子的父母親。直到班機服務員廣播他上飛機,他不得不離開,只得請一位機場職員,幫忙抓住孩子,並找出家長。

 上飛機後,海比爾的思緒無法平復,一直想起方才那一幕。為什麼一個七歲的孩子,會露出這樣一個兇手的眼神﹖可以這麼凶殘地毆打一個五歲的孩子﹖他是從哪裡學來的﹖有人教他嗎﹖他的父母親吵架時,也是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嗎﹖這個孩子十八歲時,會變成怎樣的一個人﹖
 這時,聖靈在海比爾的心中工作,好像上帝對他說﹕「海比爾,請你永遠記得這一幕。」於是他思考﹕什麼方法可以幫助這個孩子﹖政治可以嗎﹖
愛能改變
 海比爾說,過去八年他經常受邀美國首府,討論如國家治理和解決社會問題。卻發現政治的力量非常有限。法律的限制﹑選民選票的限制,政治家需要妥協的東西太多了。

 政治界看不到答案,或許要找商人,提供一些工作,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或是找教育家,以實用的知識來改變這個世界,或是其他團體…。不,只有耶穌基督的愛,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性。那時他得著上帝給他的異象﹕「教會是散播耶穌基督愛的地方,是今日世界的盼望。」
 你有沒有學到海比爾牧師對教會的情懷﹖對教會的確認﹑信念,相信神能夠使用教會──一個強而有力同心合一的教會──來影響社區﹑國家。從思考信念開始,你對神的信仰是什麼﹖
 你相信不相信海比爾牧師所傳揚的那位上帝,也是你跟我傳揚的上帝﹖你相信不相信藍登教會敬拜的那位上帝,也就是我們的上帝﹖
 如果你信,那個信念,就帶來一切的行動,那個信念,就帶來我們的生活。信念太偉大了,你信什麼﹖
上帝喜悅我跑
 信念讓我想到最感動人的一幕,是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中的一位蘇格蘭的飛人Eric Liddell。當他準備到中國當宣教士的時候,經常參加賽跑,還參加奧林匹克。

 他的姊姊對此非常不滿。她說﹕「你是獻身者,要預備做宣教士,為什麼還要去賽跑﹖」
 他回答,「妳要明白,在蘇格蘭高原跑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上帝非常喜悅我使用祂給我的恩賜,來榮耀祂。」
 難怪他可以跑得那麼快﹗以後的一些記錄告訴我們,他跑步的姿勢完全不標準,他跑的時候,頭是向上揚的,這樣逆風會增加風阻,沒有人是這樣跑的。

 他以如此奇怪的姿勢跑,卻能拿金牌。因為他跑的時候,知道上帝喜悅他正在做的事情。這個信念,使他全力以赴,毫不保留為主工作。

偉大的情操
第二﹑是偉大的情操。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四章6-8節)
 保羅知道他人生已經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他發出三句偉大的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保羅告訴我們,他一生奔波的道路﹑做過的事奉﹑傳過的道,都是忠心地按照上帝的心意,把工作做好。在人生的最後,他已經預備好,沒有遺憾,可以見主的面。他當做的都已經做了,一個富有情操的生命,沒有人可以再指責他什麼。

 使燈燃燒下去,要有品格﹑有情操。今天企業界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管理領導人才,不是缺乏理念,是沒有品格﹑沒有道德。

 很多事告訴我們,企業界沒有誠實報帳,沒有好好發布財政報告。沒有信任與信用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支撐股票市場的,所以恩隆集團兩千多個員工,連退休金都全部沒有了。

恐龍有翅膀
 不單商界需要情操,科學界也是一樣。一九九九年我讀洛杉磯時報一篇報導,有人發現恐龍有翅膀,並將化石從中國河南偷運到美國,賣了八千美金。

 一般的恐龍化石到處都有,沒什麼值錢,可是這個有翅膀的化石是第一次發現。進化論最大的問題,是所謂的脫環(missing link)﹕如果生命是從阿米巴單細胞生物,幾億年下來慢慢進化為海洋生物,爬上陸地,以後飛起來。那為什麼沒有半鳥半獸的化石出土﹖就是動物開始縮小身體,長出翅膀,到飛翔階段的物種化石﹖
 以前從來沒有發現的,竟然在河南發現,還偷運到美國賣了八千元。國家地理雜誌將這件事情,放入整整一期中大肆報導。之後發現,恐龍的翅膀哪來﹖原來是﹕用強力膠黏的。

 發現的那個人曉得,恐龍化石不值錢,所以他拿一個真的鳥化石,技巧性地跟一個真的恐龍化石相黏,黏得天衣無縫。後來才被拆穿,這一拆穿,大家臉都紅了。先前據此做出種種宣告和大膽言論的科學家臉都紅了,不知如何收場。就是因為沒有情操。

 當要繼續向前邁進時,我們的品格與情操千萬不能妥協。在新的世代與經濟世紀,我們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試探。

 從前在相對穩定的經濟中,我們只需要單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是在轉變的過程當中,不得不動點腦筋,我們會遇見新的試探﹑新的誘惑。

 你要守住你的品格,你的情操,因為罪會追上來。柯林頓第一任總統做得平穩,第二任的時候,性醜聞就追上來了,讓他幾乎是含羞完成他的總統任期。可見情操的守成不易。

 五十年前,鄰居可以做一輩子。同一條村子全姓李的﹑姓王的﹑姓陳的,彼此誰家老小全都認識。小孩做了什麼壞事,大家一起管教,打了一頓以後,他的媽媽還會說謝謝哩﹗
 這個時代,人們大多已不住在熟悉的社區,私底下做的事情也沒人知道,那就是最容易軟弱﹑跌倒﹑犯罪的時候。

 這種處境下你更要守住你的情操。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你也要努力守住。

要有朋友
 第三﹑保羅有朋友。所以他能走得遠,走得好。

 「你要趕緊的到我這裏來。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獨有路加在我這裏。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或作﹕服事我)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提摩太後書四章9-12節)
 19-22節「問百基拉﹑亞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羅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裏來。有友布羅﹑布田﹑利奴﹑革老底亞,和眾弟兄都問你安。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這經文讀來一點也不有趣,一堆沒聽過的名字,有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我們不認識的,聖經也多處沒有紀錄。可是至少能夠知道一件事情﹕保羅身邊有很多同工,很多朋友,難怪他的人生走得那麼好。

 保羅雖事奉艱苦,但有著一群同工,不論在身邊的,派出去工作的,或只能寫信問安而無法見面的,都在生命中與他同行。讓燈火不滅繼續燃燒,我們需要朋友加添燃料。

有同工沒朋友﹖
 在教會大家假設是朋友,其實不一定。同工不一定是朋友。我在傳道人當中,聽到最悲哀的一句話﹕「我有很多同工,卻沒有朋友。」
 同工,就是辦培靈會,聚在一起禱告,一起打拚,宣傳,籌備各種工作的那些人。完了之後開個感恩會,把榮耀歸給主,以後,大家就回歸典型的教會生活。

 所謂典型的教會生活,就是每個主日,見面說聲「嗨﹗」離開時再說聲「掰﹗」雖然不是出自故意,只是彼此都忙於瑣事而沒有深層的互動。

 籌備會聯繫頻繁,一起禱告﹑關心事工狀況,結束後又回到「嗨and掰」的典型生活中,等到下一次工作大家再聚頭,花很多時間一起禱告﹑籌備工作,這就是同工。

 希望我們在教會不只有同工,也有朋友。朋友是工作完了以後,還是時常來往,一起關懷禱告,繼續彼此支持的小組。你有沒有朋友﹖我們要向前邁進的時候,非常需要朋友。

 事奉路上風險﹑陷阱﹑試探多而又多,不一定能每次得勝,掉下去的時候誰扶我站起來,誰跟我一起行走﹖
 我們最是需要一群同路人,一起行走,所以教會生活愈來愈重要,信仰不是讓一個人獨當一面支撐出來的﹔弟兄姊妹一起耕耘,一起守望,一起成長,才能得勝。

 希望我們在教會不是一個獨行俠,既不參加小組﹑團契,也不介入教會的生活。所以,要找幾個人,互相鼓勵﹑彼此代禱﹑守望,我們的生命才將能走得更遠。

孤單的時代
 這是個孤單的時代,孤單是一種很難受的感覺。一個孤單的人,可能做出一些連他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

 新加坡和台灣有十幾萬的菲律賓女傭,有單身也有已婚的。新加坡的貨幣比較高,幾年賺的錢回去,真的是可以蓋一棟房子。她們離開家鄉,隻身打拼,就是要給孩子一個機會。可是這些女傭,常有一些婚外情﹑性濫交的情況出現,特別是那些沒有信仰生活的人。

 為什麼﹖因為孤單﹑很孤單。
 不覺得奇怪嗎﹖我們捷運上滿滿都是人,語言也相通,可是誰也不理睬誰﹔都擠成一團,可是誰也不想碰到誰。你不覺得很好玩嗎﹖在五十樓高樓﹑101的升降梯裡面,常常擠了廿幾個人要去上班,一個個西裝筆挺,大家都預備著做事情,可是誰都不看誰一眼。

 這麼近的距離可以看什麼東西呢﹖於是我們從他的頭髮看上去,耳朵的下面看過去,千萬不要碰到眼神,不然太尷尬了。每一個電梯內的知識份子都在數著1.2.3.4…,看著號碼慢慢上升,到自己那一樓,就解脫了。孤單﹑人跟人關係的疏遠,使得我們愈來愈需要朋友。

朋友能背負你
 教會環境最能找到朋友,可是很多基督徒不曉得找朋友的重要。在電影「魔戒」中,我很欣賞哈比人跟僕人共同完成任務的最後那幕。他們得爬到火湖邊,把戒子拋到火湖裡燒盡,才能讓全宇宙脫離魔戒的威力。

 他們爬到半山腰已經精疲力盡,沒有力氣再走上去。他的僕人對他說﹕「你是那個被授權的人,只有你,才能拿著這個魔戒,將它毀掉。我不能背負你的戒子,不能背負你的使命,可是我可以背負你。」
 然後僕人就把他背起來,一步一步地爬到山上的火湖。你看過這一幕嗎﹖你有這樣的朋友嗎﹖教會生活中,有沒有人可以跟你一起行走,互相背負,面對前面的挑戰﹖
向上帝求朋友
 一九九六年我離開服事十二年的美國﹑離開習慣的自由生活﹑寬大的空間,來到新加坡。這裡空間變很小,一開始適應得蠻辛苦的,有兩次我跟院長辭職。

 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可能我已不在新加坡神學院服事了。那時,家庭婚姻都面對很大的挑戰,我能維持到今天,當然是上帝的恩典。神的呼召,清楚地帶領我們到新加坡。

 上帝在我們一到新加坡時,就預備了一對夫妻,兩人同為新加坡神學院的校友。我們彼此四人,乃至小孩子的年紀都差不多,連事工年齡也相近。我們和這對朋友,每個禮拜風雨不改,一定在一起吃午餐。禮拜一我飛回去,十二點到新加坡,我知道他們會在機場接我。

 如果有一天,我和師母事奉時飛機掉下來,突然離世,他們會知道該怎麼做,幫助我照顧兩個孩子。同樣狀況,我也一樣會照顧他們三個女兒。

 你有朋友嗎﹖我希望你有。
 已經有一兩位朋友的,我恭喜你,很了不起了,要珍惜他。如果沒有,我鼓勵你禱告上帝,給你在教會找到一些好朋友。我們需要朋友,需要同路人,一起向前邁進。

我們需要成長
 第四﹑保羅說我們需要成長。
 「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提摩太後書四章13節)
 皮卷是聖經,保羅入獄還在靈修,尋找上帝的話語。在人生最後的階段,他說,帶些書給我看吧﹗刺激我的思想,讓我的腦筋不會生鏽,繼續加深我對神的認識﹑對知識的認識。

 我也要鼓勵大家不斷成長,向前邁進。

 長老教會台灣神學院院長林鴻信,在一次神學教育發表會上,對各神學院院長﹑教務主任說﹕「如果在專業的領域上,我們不能深入地跟現代人對話,我們就失去了發言權。」
 這是一句語重心長的話。如果各領域的基督徒們,沒有努力學習深入研究,就無法在思想﹑信仰的角度,跟其他人平起平坐地對話。

 要成長,傳道人要看書,弟兄姊妹也要看書,一起努力,不斷成長,才能夠有話語,指引現代人的方向。

正確的態度
 「銅匠亞力山大多多的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你也要防備他,因為他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

 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

 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摩太後書四章14-18節)
 從這段話保羅教導我們最後的功課,就是正確的態度。保羅談起亞力山大怎麼樣害他,他的遭遇是如何孤單,人們離棄他,沒有人同行。

 面對獅子般的風險,面對諸般的凶惡,然而保羅只像是家常便飯地提及,好像日常工作報告,沒有苦毒,沒有自怨,沒有自卑。

 他對人生的際遇和態度非常清楚,知道人生是一個配套,有喜樂的一面,也有悲哀的一面﹔有成功,也有失敗。夫妻生活可以非常美好,也可以三天不講話。

 保羅知道他住的世界並不完美,他也不完美﹔他知道這個墮落的世界裡,有海嘯﹑有天災人禍,這是一個被咒詛的世界。但他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他的人生,他知道在這個世界服事主是需要代價的。

 事奉也是一個配套,服事者要有這樣的人生態度,有時候事奉很喜樂,看到弟兄姊妹的成長,回收很高,比什麼都快樂。同時也要面對敵人的批評和誤解,難免低潮。

鞠躬盡瘁的鮭魚
 培育生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服事也是。

 野外的鮭魚成長時,會從河流的源頭往下游往大海,在各地尋找食物。成熟產卵時牠們逆流而上,回到發源。

 在一些淺水攤的地方,會有灰熊等著。因為灰熊知道這是有大群鮭魚回去產卵的時候。鮭魚必須面對一個又一個風險,有時候還要跳過小瀑布才能繼續邁進。

 當回到原生地,雌鮭魚將卵產下,雄的就進行體外受精。以後鮭魚們死在那裡,牠們的身體開始腐爛,在安靜水池中就滋養了大量微生物,成為小魚孵出之後所須的食物和營養。於是又開始另外一個生命的循環。

 培育生命的代價是非常大的,有時候連命都要擺上。保羅深知建立主的教會有獅子般的風險,要面對諸般的凶惡。有人害怕,有人離棄,保羅都知道,這是代價,這是配套,是事奉的一部分。

不要太容易受傷
 在服事裡不要一點點事就受傷。靈命較淺的弟兄姊妹往往對事奉很有熱忱,卻不一定能堅持到底。當有人說他壞話,在背後批評他們的作風時,他就不想活了,也不想來教會了。

 牧者﹑長老打電話去,他說﹕「我不來了。他們怎麼可以這樣講我﹖我是單純為主,他們怎麼可以這個樣子呢﹖太過分了。」
 牧者﹑長老探訪了三個月後,勉強回來了。弟兄姊妹好高興,感謝主,你回來了。「對,我是回來,但是不要再叫我事奉了喔﹗我還是很難過喔﹗」
 事奉上帝一定會遇到這種狀況,有時人多意見分歧,你要忍耐﹔有時遭遇不公平,不要太容易受傷。想想你會用這種態度在社會上工作嗎﹖
 老闆說,你做事情沒效率﹑工作品質真差。你如果說﹕「你怎麼可以這個樣子講我﹖我很難過,我要請假三天。」那麼三天以後,你也不用再回去了。

 我們工作被罵被要求,好像都能視為職責的一部份﹔但在教會裡,被人提出一些異議,卻馬上稱受傷害﹑被毀謗。

 我們的教會生活未免太嬌生慣養了,求主幫助堅持到底,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配套。

 願我們學習保羅的服事精神,在信念上加強,在情操上重新站立,找一兩個朋友同行﹔好久沒讀書的人,再把聖經和其他書好好拿起來讀一讀吧﹔我們需要改變態度,正確面對事奉的人生。這樣,當福音傳到我們這一代,我們將有能力承擔,叫燈火不要滅。

成為堅強的環節
 幾年前有一齣動畫「埃及王子」。片中摩西和他哥哥,分別是埃及法老的義子和親生兒子。兩位不可一世的少年,在埃及街道狂飆賽馬,馬車打翻了水果攤,撞傷路人。還衝上正在建築的鷹架,把城裡搞得烏煙瘴氣。

 回到皇宮,法老把兩人叫來大罵一頓,尤其指著他的親生兒子﹕「你以後怎麼接我的王位﹖當我死後,讓你當上埃及的領袖,整個王朝可能就毀在你的手中了﹗」年輕的王子桀傲不遜地嘴說﹕「父王,我們幾百年的王朝怎麼可能就這樣子毀掉了﹖」
 但法老說﹕「只需要一個脆弱的環節,就能打斷整個王朝的鎖鏈。」
 是的,一個脆弱的環節,就可以把教會一代代生生不息的那個鎖鏈打斷。

 回顧整個教會史,在耶穌基督之後,是早期的使徒﹑教父們以自己的血澆灌。其後教會壯大,經過黑暗時期,從羅馬天主教出來,再建立歸正的教會。經過逼迫,繼續發展。這環節是一代代扣上去的,直到今天,來到我們這一代,你用什麼環節扣上去﹖
 我們應禱告﹕「上帝阿﹗當我們這一代,為你生活﹑見證,為你服事的時候,讓我們的傳道人弟兄姊妹,不是一個脆弱的環節。」
 我們當勇敢地承擔這一代的使命,回應時代的需要。就好像海比爾牧師說,教會是現代人的希望。讓我們在台灣﹑新加坡勇敢建立主的教會,成為堅強的環節,把主的道生生不息傳遞下去。

問題與解答 
 問﹕策略方法可以學,信念卻恐怕學不來,只能參考。在很多事奉中,我們缺乏從神而來的領受,請問這部分該怎麼尋求呢﹖
 答﹕我的信念來自兩個地方。
一﹑從一位屬靈長者的身上建立服事的模範。

 為何服事可以如此自然,好像理所當然﹖想想宇宙有一位偉大的上帝,我們得罪祂,祂還愛我們﹑為我們釘十字架,教我們相信祂,與祂永遠在一起。如果這是一個真福音,事奉祂還需要考慮嗎﹖
 我知道這是聖經的教導,可是這個信念是從哪兒來的﹖
 我七﹑八歲開始去教會,那時還沒重生信主。我遇到一些主日學老師,和非常投入服事的哥哥姊姊們,他們也從沒告訴我怎樣服事,也沒說他們在服事。他們只管活出來。

 我當時只是一個小孩,他們可能沒把我放在眼裡當一回事。我就是看著他們,發現他們服事的時候,這麼喜樂﹑自然﹑投入,不知不覺地透過他們的榜樣,淺移默化了自己的信念。每當我接受某種的價值觀或信念,都是因為有這樣的人,在我的生命裡留下很好的風範。這種身體力行的榜樣,遠勝你在台上,口沫橫飛地告訴我一百個事奉的理由。

 二﹑我跟上帝的關係。
 我相信祂是愛我的救主,為我的命赴湯蹈火付上代價。我原活在黑暗之中沒有盼望,透過祂才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我們沒有別的理由跟選擇,唯有愛祂跟隨祂,全心全意地傳講祂的信息。信念的來源是透過我跟上帝的關係,對神話語的認識,再透過榜樣,也可能不只這些方式,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和經歷。

配偶也是朋友
 問﹕如果一個人的最好的朋友和唯一的朋友,都是自己的配偶,這足夠嗎﹖在教會很多點頭之交能不能算朋友﹖這與擁有一兩位至親好友,有何不同﹖
 答﹕我們都應該把配偶當成最好的朋友,配偶常常跟我們在生活一起,跟我們最親近,也最了解彼此。時常同甘共苦的人,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所以配偶理當是最好的朋友,我們也也努力保持夫妻間那美好的關係。

 可是我發現有一些東西,男人跟女人不太能溝通。不是他/她不愛你,不支持你/妳,而是兩性之間,總是會有一點互相不了解。

 我需要一個男性朋友,因為他跟我一樣,能夠體會我所面對的掙扎試探。我想過的念頭,不可告人的,他大概都想過,就因為他也是個男人。我們需要這樣的人來幫助面對自己,互相守望。

 我相信,配偶以外的朋友,不單對自己有幫助,對夫妻關係也是。有時候夫妻久了誰也不再聽誰的,說出的話特別扎心,就因為互相要求很高。「你認識我廿多年了還不了解我嗎﹖你還是這個樣子講話嗎﹖你還是不能接納我嗎﹖」可是同樣的話,我透過朋友的妻子或者其他好朋友口中說出,她就聽得進去,夫妻關係也可以維持得好一點。

 夫妻以外還是需要朋友的。如果這些朋友是你的死黨,可以肝膽相照﹑分擔痛苦的,當然要感謝主。事實告訴我們這樣的朋友並不好找,一般人也沒有太多時間和那麼多人交際培養感情。同樣地,你不可能跟教會每一個人都是朋友。一個人一生當中,能跟兩三好友保持親密情誼,肯跟你分擔一切﹑肯為你死,那麼你就是死也瞑目了。

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問﹕我已經卅幾歲,對於過往人生各方面自覺相當挫敗,在人生下半場面對成長的課題,您能給我建議嗎﹖
 答﹕我的人生座右銘是「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我過去的生命也與你類似,成長過程害羞自閉,非常自卑。我不善辭令,在團契專挑打掃﹑洗廁所﹑分詩歌本的工作。我做得很開心,很忠心也很努力,但要我上台我完全不敢。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的講道。

 那時團契經常性的帶領牧者,大家常要輪流上台講到。我們有十二個職員,其他人都很敢講,只有我怕得要命,可是沒辦法,我在團契擔任文書,也是教會職員,一定要上去講道,學習分享。

 那時十四﹑十五歲,在小鄉下的教會,怕羞又沒信心,非常不敢上台。記得那時我講大衛殺押沙龍,他的頭髮被纏在樹枝上而死…,我在講的時候渾身發抖。發抖的人身體要找東西靠,靠在講台上,講台就跟著一起抖。卅幾個少年人笑了起來,我慌得要命,臉色蒼白聲音沙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深呼吸了一下,我慢慢地把押沙龍怎麼反叛他的父親,然後被怎麼被追殺,進了樹林,頭髮被樹枝纏住。從一開始結結巴巴,越講越覺得自然,眼睛時大時小,手有姿態動作,也比較有表情。

 可是講到後來,我突然忘記情節,忘了是誰殺誰,誰死﹖我就楞在那,台上台下大眼瞪小眼,然後就下台了。

 那是我第一次講道,到今天都還沒講完,我雖喜歡事奉上帝,但我很挫敗。我跟上帝說,主啊﹗我將來還是要努力事奉你,但我大概只能就排椅子﹑洗廁所了。

 然而,上帝在我生命中安排了三個弟兄,一位是長老,一位是團契導師,和一位傳道人。他們跟我說沒關係,誰都有第一次的﹗就在他們鼓勵下,我慢慢走出來。從這次經驗之後,我心中一直有個很大負擔﹕喚醒他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將是我給人最大的祝福。

 我會對師母說﹕「我對妳最大的祝福就是鼓勵妳成功,幫助妳活出自己一生的願望和理念。」我要喚醒她心中沉睡的巨人,我對我的孩子也是這樣,幫助她發覺﹑發揮心中的潛能。一旦做到,我這一生也沒有遺憾了。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我相信是他還沒醒,你所能發揮的絕對不只這樣。

 問題是,那個巨人是不是受過傷﹖是不是聽了別人一句話﹕「你這個人真笨。」信了那句話,就真的笨一輩子﹖
 也許有個很重要的人在你的生命當中說了﹕「你這個人永遠沒什麼了不起的。」就信了他。可是今天在基督裡你是一個新造的人,神豈只給你一﹑二次的機會﹖神給了不知多少次機會。我們也該對自己寬容一點,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挫敗的是讀書,是事奉…都無妨,都可以再來。求主幫助我們,給自己的生命第二次機會。(作者為新加坡神學院副院長講於吳勇長老人才培育教牧培靈講座,柯玉雪﹑邱慕天整理)
  【特別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