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生命的舵手


1995-11-12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潘秋松
曾經揚帆,啟錨



迎向大海,


何日才能 
得見生命的舵手?
越過沙洲
日落,夜星升起/耳聞一清晰聲音呼喚/當我出海航行之際/但願沙洲不再嗚咽。

但潮水流動,如沈睡般寂靜/漲得太滿,故無濤聲泡沫/湧自無垠深淵/又回到原處。

薄暮時分,晚鍾響起/此後是黑夜籠罩/當我揚帆啟碇之際/但願不見送別的傷悲。

因為潮水雖然可能帶我遠去/越過時空界限/在我越過沙洲之後/盼望見我「舵手」面對面。

A.Tennyson(1809~1892)
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於一八八九年寫下這首名詩《越過沙洲》,時已八十高齡。當時他從英格蘭乘船渡海到衛特島的冬季別墅避寒。船在越過索侖海峽的沙洲時,海浪衝擊,仿佛是暴風雨即將來襲。未料安然抵達島上後,風暴始至。

過了幾天,丁尼生病了,請一護士來陪伴照顧。談話間,這位基督徒護士對老詩人說:「先生!您有很多詩作,但很少有聖詩。您現在病中,我希望您能寫一首詩,安慰其他有病痛的人。」當夜,詩人就在病榻上寫成了這首《越過少洲》。

返航歸家
近來卻讀到一篇文章,謂神學家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說,丁尼生此詩不合真理,鍾馬田的長女以利沙伯曾回憶與她父親討論丁尼生這首《越過沙洲》的情形。她認為這是最美的一首詩,誰知父親卻說:「但這首詩是錯誤的,它是錯誤的。真理是『引我安穩進港口,至終求接我靈魂!』基督徒死時不是揚帆出海去,而是返回港口。」以利沙伯說:「但這首詩很美,不是嗎?」鍾馬田本著他一貫對真理的堅持說:「美並不重要,這首詩是錯誤的!」
鍾馬田持守真理的態度,素來為我所欽佩;但經過深入查考,卻難以同意他對此詩的見解。在我看來,丁尼生此詩並無不合真理之處,或許角度上與鍾馬田有所不同。

《越過沙洲》用沙洲的嗚咽作為喪葬的意喻,用平靜渴望的心情,去想象越過死亡的關閘,同時也越過了感官的限制("Bar"是沙洲的意思,也有關禁、界限的意思)。

詩中說到「出海航行」、「揚帆啟碇」,但也說到「又回到原處」,當然最重要的是未了那句,「盼望見我舵手面對面,」鍾馬田所引的詩句出自查理衛斯理的名詩《耶穌!靈魂的愛人》,詩中衛斯理將基督徒的死比作船隻返港。丁尼生的《越過沙洲》並未否定這一點,但意境則更勝一疇。

基督徒之死,確如船隻返港。基督徒生活在這世界,本來就是「客旅,是寄居的」,因為「我們是天國的僑民」(聖經腓立比書三章20節Moffatt譯本),這世界並不是我們的家。

所以,毋寧說死亡不僅是船隻返港,更是離開僑居地,渡海歸家。這正是丁尼生詩中所表達的。僑居地不是我們依戀的所在,卻仍有摯愛的人留在那裏,因此,死別就如生離,必然也有依依不捨之情。丁尼生這首詩,除了說到登舟揚帆、返航歸家之外,也表明此一盼望所帶來的安慰:「但願沙洲不再嗚咽」,「但願不見送別的傷悲」。

離世的屬天意義
事實上,保羅也曾用過與丁尼生所用類似的圖像。在他留下來的最後一封書信中,他說到「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摩太后書四章6節)。腓立比書一章23節的「離世」(也是同樣的意義);離世這兩個字有豐富的意思,除了指哲學上「解決難題」外,下面幾種意思都值得我們深思:
(1)可形容解開手銬、腳鐐、或動物頸項上的軛。對保羅而言,死亡是歇下所有的勞苦,得著釋放、安憩。

(2)作軍事術語用,指士兵鬆開繩索,拆卸帳棚,拔營起行(參呂根中譯本譯作「撤離世間」。保羅也曾在他處論及此點,只不過用的是另一個字:「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象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

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哥林多後書五章1~8節)。

(3)作航海術語,指鬆開停泊船隻的纜繩,將錨拉起,揚帆啟航。不過,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這不是出航,而是返航,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

與舵手面對面
《越過沙洲》的最後不僅是最美的,也是充滿了確據與盼望:「在我越過沙洲之後,盼望見我舵手面對面。」這句話道出丁尼生在生命中有一位「舵手」(指主耶穌基督),雖然未曾見過他,但如今就要「面對面」了,這詩句仿佛是詩人的信仰告白。

一個偏行己路的人,在人生路途中不曾接受這位「舵手」的引導,就如船隻漫無目標隨波逐流,像卡夫卡所說的:「我現在在這兒,除此一無所知,除此一無所能。我的小船沒有舵,只能隨著吹向死亡最底層的風行駛。」相較之下,丁尼生雖未寫過所謂的「聖詩」,但其一生始終在他的「舵手」引導之下,他的許多詩作,都洋溢著奧秘的屬天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