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老莊解答青少年的疑惑」專欄2007/5/16
作者:許雅喬
莊子說:「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
你家徒四壁,生活貧困嗎?即使不至於如此,也必須有所節制,無法隨心所欲運用金錢,或者因突逢變故,導致經濟拮据,甚至要借貸過活?你會不會因此而感到自卑、痛苦與憤慨,抑或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因而走極端的想擺脫或忘卻這種困境?
其實,人在窮困潦倒、飢寒交迫時,很容易向環境妥協,不是卑躬屈膝就是汲汲營營,要不然就是轉變成憤世嫉俗的悲觀性格。但人若對貧困境遇自怨自艾,不僅無法在心境上超脫貧窮,同時也會因為不了然貧窮的意義,而逐漸迷失自我,成為真正可悲的人。
莊子〈列禦寇〉寓言中提到,宋國有個名叫曹商的人,奉宋王之命出使秦國,去的時候只有幾輛車,但秦王喜歡他,賜給他百輛車子。曹商返回宋國,見到莊子時說:「像你這樣困窘的住在陋巷裡,貧苦的織麻鞋為生,餓得頸枯面黃,我絕不能忍受。」莊子說:「聽說秦王有病找醫生來治療,能夠醫好毒瘡的給他車一輛,幫他舐好痔瘡的給他車輛五乘,治療的部位越卑下,給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幫秦王舔過痔瘡嗎?不然怎麼獲得那麼多車輛呢?你走開吧!」
人若像曹商只為求功名、富貴,而不惜做卑下的事,就算可以得到全世界,卻失去了尊嚴,又有何意義和快樂可言?像豪邁不羈、恬淡寡欲的莊子,即使一貧如洗,卻仍視功名利祿為求道的阻礙。這種淡泊名利及不阿諛權貴的行為,雖然得不到富貴榮華,至少無愧於天地,活得逍遙自在。
所以莊子在〈讓王〉寓言中,一再闡述這樣的故事:
曾子在衛國居住,沒有內裡的麻布袍服已經破破爛爛,臉色蒼白,手腳也磨出厚厚的硬繭。他已經三天沒有炊火煮飯,十年沒有縫製衣裳。帽子一轉,帶子就會掉,衣襟一拉,手臂就會露出來,鞋子一穿,後跟就裂開。他還自得其樂的吟唱〈商頌〉,宏亮的聲音充滿天地,好像和金屬做的高級樂器一樣。天子請不動他來做官,諸侯也交不到這個朋友。因為他修養心志,忘了自己的形骸,保養形體而忘了利祿,修道而忘了心機與才智。
另外也說到,孔子在陳、蔡之間受圍困,七天沒有炊煮米飯,喝著野菜的羹湯,臉色疲憊,還在房裡彈琴唱歌。顏回到郊外撿拾野菜回來時,子路和子貢說:「這真是困窮到極點了。」孔子卻說:「這是什麼話呢!君子通曉道理的叫做通達,對道理不通曉的才叫困窮。現在我懷著仁義之道,遭遇亂世的禍患,有什麼困窮的呢?善於反省就會通達於道,面臨危難也不會喪失德
行。」
可見真正得道的人,窮困也快樂,顯達也快樂,這在於他了然窮困和顯達的真義然後能隨遇而安,視兩端如浮雲。畢竟貧窮也只是比較而來的,人若能樂觀、豁達,從而安貧樂道,貧窮又何足與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