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大鵬鳥和小鳥


國語日報「老莊解答青少年的疑惑」專欄2007/5/9
作者:許雅喬


 莊子說:「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你對人生有抱負與目標嗎?你曾朝向遠大的夢想邁進,還是過於自卑自憐或胸無大志,以至於低估自己的才能;或是害怕辛苦,所以渾渾噩噩的度日,隨波逐流的得過且過?甚至還沾沾自喜,志得意滿?

       莊子在〈逍遙遊〉寓言中說,北海有一條大鯤魚,鯤的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牠可以瞬間變化為大鵬鳥,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奮起而飛時,牠的翅膀就像遮蓋天邊的一面雲。牠飛到南冥的時候,奮力拍擊著水,水花濺起有三千里高,像旋風似的直上九萬里的天空。向下鳥瞰,地上的事物都微乎其微,只見飄遊的雲氣和浮塵;抬頭仰望,只有無邊無際的深藍天空。牠已經和天地完全融合成一體,這樣持續飛翔了六個月,直到南海才降落休息。

      小鳥卻譏笑大鵬鳥:「真是愚蠢呀!為什麼要這麼費力?不如我每天自由自在的在小樹林間覓食,碰到榆樹、枋樹就停在上面,有時力氣不夠,飛不上去,就落在地面上。何必高飛九萬里往南海去呢?」

       大鵬鳥與小鳥的世界多麼不同。人若錯估能力的極限,或者局限在狹隘的視域,因而志氣短小,還取笑別人的抱負與努力,就像小鳥譏笑大鵬鳥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莊子在〈秋水〉寓言中說,井底的青蛙不可能談論大海,因為牠們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談論冰凍,因為牠們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下的人,不可能談論大道理,因為他們受到教養的束縛。

      可見,人往往會受限於所知、所見和所思,以致目光如豆,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譬如朝生暮死的菌蟲,就不知道一天有終始;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蟬,不會明瞭一年的各種時光,這就是「小年」。楚國南方有隻靈龜,以五百年當做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有一棵椿樹,以八百年為一個春季,八百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彭祖只活了七百多歲,卻得長壽之名而流傳後世,眾人都羨慕和想仿傚他,豈不是太可悲了嗎?

       大多數人便是陶醉在這種自欺欺人的心態中而不自知,還以為我們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無與倫比,孰不知這不過如同小鳥一樣眼界短淺,也如同以為彭祖高壽一樣無知。若我們受困於這些知見,這豈不正是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又如何能像大鵬鳥一飛沖天呢?

        當然,人要像大鵬鳥一樣高飛,還是安於像小鳥一樣低飛,抉擇在於自己。若不想和小鳥一樣只懂得小知和小年,就必須涵養寬廣的心胸,宏觀的視域,從而立下遠大的志向,專心投入目標,即使遇到短暫的失敗,還是要鼓起勇氣繼續努力,不斷奮發向上,必能享受豐碩的成果--那些別人以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即使你做不到,看法也不同,甚至安於平凡,也不應該像小鳥一樣譏笑大鵬鳥,畢竟你不想高飛是你的自由,別人要高飛也是他的自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