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走出祭祖傳統的困境


1996-03-31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潘榮隆】  
 祭祖的問題像打擺子一樣,每年清明節左右都要在教會界掀起一陣討論、爭辯。最後總是不了了之,息鼓偃旗,以待來年復發。

從小在教會廝混長大,閱人多矣,加上多年學校團契輔導與牧會的經驗,我深深的體會到祭祖的問題確實是中國教會心中永遠的痛,曆世歷代以來,它也束縛了基督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發展。

教會永遠的痛 
對于祭祖問題的處理,百年來,由洋宣教士到本土的教會領袖幾乎已樹立一個模式或傳統:以言厲辭正的態度表明基督教信仰堅決反對、不妥協的立場;同時,在面對茫然無助的初信者時,我們卻又只能消極地與哀哭的同哀哭,單單禱告主使他們在家族祭拜時能奇蹟式的逃過一劫。

我並不反對這樣的作法,只是證諸這樣的結果,信徒固然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得勝見證,但更多的是令人惋惜的傷亡與折損。

祭祖固然是一個信仰的問題,但它更摻雜了文化、社會、歷史甚至政治與經濟的色彩。一些以偶像崇拜為主體的異教,輕易的將祭祖納為其教義及崇拜的一部份,而能緊緊的掌控人心並斥拒基督教。所以基督教對祭祖問題如果全然以宗教角度來處理它,便正中這些異教徒的下懷,他們只要以文化、社會、傳統、歷史等理由就可令基督教徒灰頭土臉,無力招架。而這正是我們過去所面對的處境、所處理的方法。
這樣的下場,並不是我們的信心不夠,而是我們對祭祖的問題認識不夠深入,猶有進之的是我們對此問題受限于思維的狹隘卻不自知。

信仰的問題是否一定要以信仰的方式來處理?
猶記在戒嚴時期,黨外人士對國歌中的「吾黨所宗」之「黨」字有所異議。無疑,這是個政治問題。對于國歌的修正,即使只是一個字,它所造成的後遺影響非同凡比,不可輕易為之。若當局堅持以政治手段處理,可能要付出無法估量的代價。但有智者卻適時以修辭與考據法,援以《論語》「鄉黨第十」及「吾黨小子狂簡」等古諺,便將此爭論平息,從此,國歌由一黨之誦定尊為一國之歌,朝野不再據此攻防與相互嘶殺。

另辟路徑看祭祖
政治的問題不必然要以政治的手段處理。信仰的威脅也不一定要以信仰對立的態度來化解。

信仰的問題不以信仰的方式來處理並不表示這些問題就不是信仰問題,或是自甘墮落、妥協,放棄了起初信仰的忠誠與純正,這種另辟路徑的理念只不過是求主厚賜我們智慧,使我們靠著聖靈的引導,在困境中將這些摻雜有信仰的複雜問題重新予以定義,易以中性的意義,然後再加以明辨取捨。這樣,在信仰的立場上是堅定不移的,但處理的方法卻是活潑有效的,再加以時間,這種看是信仰的產物,必春去無痕,只剩下供為考据學者玩賞歷史的價值。
文化障眼法
就以祭祖這問題來看,這些異教徒面對基督教在祭祖這問題上的態度,就從來不以為是信仰問題。他們是以不忠不孝、文化侵略等曲理,使用文化、社會與歷史為障眼法來斥詆基督教為敗德的洋教,卻另一方面寧可全盤的接納來自印度半島、不折不扣的外來宗教,還沾沾自喜的以為是保護了中華傳統文化。、祭祖在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衝突中,並不以宗教的角色出現,它是典型的包裹了其他色彩的外衣,而我們竟一直以宗教的方式來回應、處理它。

基督徒祭不祭祖?
日前,一位朋友有祭祖的困擾,前來相談。他問我祭不祭祖?
「我已經祭完了。」我答道。

在他錯愕之下,我笑告他,在我信主以前就把我的先祖們都祭完了,所以不用再祭了。我的祖先,其中德性好的已進入輪回轉世,如今家庭美滿,衣食不缺,這些祖先,我只要「記住」他們便可,不需我再為他們操心,或供奉任何葷素;剩下為數不少的先人,操守略差,暫時無法轉世,我收入微薄且自奉甚簡,只能供奉一桌,但恐怕不夠,會令兄弟閱墻,祖孫相仇,徒增惡性,轉生益加困難。所以我祭告他們附近超級市場,應有盡有,可以自行開夥,盡情享用,故他們起居所須更不用我費心。但無論好歹,對于這些先人我不敢數典忘籍,總是一一終生銘記,心存感念,永世不忘。

這位朋友,一時莞爾,看出問題所在,困擾頓消,而在信仰上起了共鳴,也更加篤定。于是,立刻同意讓自己的愛女接受洗禮。對于他自己,雖則父母仍在,也願將來擇時而行。

宗教問題易生對抗
對于祭祖問題,我深深感受,不須嚴辭厲聲,以歇嘶底哩的方式加以反抗,只要心存同情,諒此宗教、文化、習性背後深藏之人性的底蘊與需求。

人愛其羊(燒香,供祭物),我愛其禮(孝悌忠信),禮在羊必去。我尊重傳統文化、習俗,但對各種宗教持保留的態度。所以我不反對燒香供禮,如果這是人類唯一的出路與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但實際上,依據各種異教本身所闡釋的教理,卻祭拜無人,沒有祭拜的對象與意義。故選擇不舉香、不供物、不祭拜,改以其他方式真心誠摯的紀念先祖。而讓這些傳統所遺之羊焚盡成灰,從我生活裏,我世世代代的子孫中:永遠的割捨而去,不復再見。

宗教是絕對的,易生對抗,所以要彼此多所尊重;文化卻是多元的,故可選擇;習俗賴養成,故可移易;傳統是累積的,故可更新。讓文化的歸文化,習俗的歸習俗,當人們瞭解傳統的祭祖不是真誠的信仰,而是一個鬥大的真實笑話,人們會摒棄這種文化,更易這種習俗,鄙斥這種傳統,反過來也會很嚴肅的選擇那真正的信仰,而且,篤信不移,終身不易,而基督教的信仰,耶穌基督就是那唯一合情、合理、又真又活、無法拒絕的選擇。(作者任教于清華大學輻射生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