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基督徒的反智——另一種後現代


1994-02-27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曾慶豹】  論壇一四五五期「現代思潮與福音工作」讀後,個人提出幾點看法回應:基督徒在看待教外的思想文化時,總是經過扭曲和誤演,再加以詆毀一番。換言之,我們總是以一種霸道和缺乏嚴謹的態度去「研究」(?)不同於我們觀點的事物,以致于封閉在某種理所當然的假意識中,最終我們喪失了溝通的能力,不再有文化發言權。陳韻琳這篇大作避免了那種武斷和反智,是臺灣基督救文化界少有的論述成果。

反撲後現代的扭曲
 另外,作為一位福音工作者,陳韻琳直接觸及了當代最熱鬧的一個文化思潮—後現代文化,這意味作者的文化觸覺敏銳,以及信仰生命反思的承載力和深度。大體上,我能夠接受她對後現代文化現象的種種分析,尤其佩服她的膽量,企圖以存在主義思想來反撲後現代的種種扭曲。

以下,我提到個人幾點主觀的批評:
首先,作者並不明確的區分「現代」和「後現代」這兩個概念有何不同,其間的傳承、過渡的關聯是如何也沒有交待;使人無法清楚意識到後現代文化對教會帶來的災難性破壞。

後現代社會可以簡單看作是「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文化成了商品,也成了消費,一切人的活動均化約到商品/消息的範疇中。更確切的說,「欲望」牽制了一切。這種文化邏輯帶來了感官、神秘主義和虛無,就連教會在四面墻內也不得倖免。

再者,基督徒如何面對後現代文化,則成了這篇文章所欲處理的問題核心,而作者選擇了存在主義神學家的思想作為出路,這就有待商榷。

堅持批判
基本上,存在主義思潮在思想史上是後現代文化的因數:極端的個體主義和非理性(尼采的徒子、徒孫);基督徒面對後現代的壓迫,是否就能以存在主義神學作為回應,恐怕其結果是使基督徒更加喪失了批判,實踐和反撲動力,在存在主義的神秘個體性中,繼續擴大反智的邏輯。因此,後現代文化迫使基督徒變得更保守、更陶醉於感官的烏托邦中。

我認為面對後現代,唯有堅持「批判」一途,才能走出種種的意識型態框架,尤其是那些在反抗後現代之同時所捏造出來的基督徒假意識,更應清醒的去檢驗。

總的來說,基督徒若還「活」在現世,就不能不面對後現代的種種文化邏輯,我們的佈道再也不能是一廂情願的硬塞。

福音總是關切我們切身處境的遭遇,有生命的基督徒更應該警覺到信仰與現代社會之間的張力。陳韻琳這篇文章苦口婆心的提醒我們,除非認清當前社會的文化現象,不然我們的福音注定是無力的、信仰是保守的;更嚴重的說,基督教信仰變成了宗教的虛假,社會文化一天天在腐蝕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而我們仍自艾自憐的彼此相愛,一旦走出教會大門,聖經講的那一套隻不過是一灘死水。陳韻琳大作沒有講的,卻可以大膽推論得到的是:對於臺灣教會,我們都感覺到這種危機的存在。(作者為台大哲學所博士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