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8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謝建邦】

時序逢春,耶穌受難復活的時辰就近了。
耶穌的受難,給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官方和當時她的殖民屬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帶來驚天動地的震撼﹗震撼的威力,並不因兩千年來朝代的更迭與文化的變遷而稍減,反倒日益強烈,從彈丸之地耶路撒冷﹑加利利而擴及全世界,自一小撮的基督徒﹑猶太人而影響至全人類。
未演先轟動 盛況空前
甫於二月廿五日在全美各地電影院首演的影片《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立刻引起各類媒體﹑教會界﹑基督徒﹑天主教徒﹑猶太教徒﹑回教徒,甚至一般大眾的熱烈迴響和評論,造成未演先轟動的空前盛況,將耶穌受難的震撼推至最高峰﹗
自從進入二月以來,《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影片就成為教會主日崇拜﹑主日學﹑團契﹑小組聚會的熱門話題。幾乎每個教會都大力鼓吹會友前往觀賞,重溫耶穌受難復活的故事﹔而且還購買成千上萬張票,邀請慕道朋友免費觀賞,向他們傳福音。一時各戲院前的購票群眾大排長龍,一票難求,連預購票也已賣到三月底,簡直是盛況空前,出乎預料﹗
觀眾幾乎喘不過氣
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名演員兼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自己出資二千五百萬美元,在義大利拍製的這部《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影片,使用亞蘭語和拉丁語,把時間距離拉回兩千年前的巴勒斯坦現場。每位主要演員,如耶穌﹑母親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彼拉多﹑大祭司該亞法等,都有精采的演出。劇情的進行和場景的佈置,表現出張力十足的戲劇效果,讓觀眾看得或懾人心弦幾乎喘不過氣來,或胸臆沸騰而扎心落淚。
因此,各方的評論如潮,大都認為該片忠於聖經史實,是一部難得的上乘佳作。然而負面的看法也不少,主要是批評苦刑和釘死耶穌的鏡頭太過血腥殘忍,質疑該片帶有「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的色彩。後者的質疑大多出自猶太人的社團,但也有不以為然的意見。一般而論,許多學者﹑評論家﹑及教會信徒都認為「反猶」的控訴站不住腳,何況導演Mel Gibson本人在接受許多電視﹑報紙的專訪時,都坦誠剖析個人的信仰生活和拍製影片的心路歷程,絲毫沒有「反猶」的偏見和影射。參與該片攝製與演出的同仁,也都一致支持他的見證和論點。
太過血腥殘忍﹖
耶穌受難的鏡頭太過血腥殘忍嗎﹖這是仁智之見的問題。
耶穌是在逾越節的深夜,被宗教領袖帶來的羅馬官兵逮捕,五花大綁地解押到祭司府﹑公會﹑官府去,漏夜接受六次的拷打審問(馬太福音廿六章57節至廿七章26節,馬可福音十四章53節至十五章15節,路加福音廿二章54節至廿三章25節,約翰福音十八章13節至十九章16節),直到第二天清晨。
接著就是受盡凌辱折磨,嚴刑毒打。被帶著幾吋長硬刺的荊棘扎頭,又被裝著金屬倒鉤和骨刺的特製皮鞭抽打,直到皮裂肉綻,渾身血肉模糊,身心俱裂。
再背負沉重的十字架遊街示眾(連影片中飾演耶穌的James Caviezel竟因扛十字架,乃至肩膀脫臼受傷呢﹗),一步一爬地直到各各他山上。上午九點被釘在十字架上,下午三點氣絕而亡。羅馬兵還用槍扎祂的肋旁心臟部位,隨即有血和水一齊流出來,證明耶穌已經死亡無誤。
照這樣的事實看來,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所受的凌辱折磨與苦刑鞭打,其暴虐殘酷的程度,絕非吾人所能想像與承受。影片中所呈現的耶穌受難鏡頭,看來雖是血淋淋的,卻絕對無法和實際加在耶穌身上的酷刑相提並論。那些為了誇大戲劇性和張力的情節與鏡頭,只是忠實地呈現聖經記載的史實,不也正反映出人的罪是何等深重可怕嗎﹖
是誰殺害了耶穌
到底是誰殺害了耶穌﹖這是兩千年來眾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根據四本福音書的記載,耶穌三年半的傳道生涯中,一般的民眾對耶穌所傳的天國福音,不是歡迎接受就是無動於衷。對祂抱持尋釁疑懼態度的,是羅馬帝國統治巴勒斯坦的官府,以及少數的猶太人群體,也就是當時社會的上層階級﹑當權派的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前者反對基督是出於政治的考量﹔而後者,純粹是為捍衛其在社會與宗教既得的權益。至於一般大眾,則是十足出於愚頑無知,而被當權者煽惑利用來吶喊助威的打手幫兇罷了。
表面上看來,是統治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官方和少數當權階級的猶太人聯手殺害耶穌。他們共謀佈局構陷誣告耶穌,親手執行謀害耶穌的計劃,他們的雙手沾滿了耶穌無辜的血﹗從世界法律的角度來看,這兩群人確確實實是殺害耶穌的元兇。
但若從神的永恆計劃和耶穌降世救贖世人的目的來看(今年一月剛出版,John Piper的新書《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提到五十個耶穌受難的理由與目的,有很詳實的論述),一邊是深藏人心的罪性,誘使他們甘願作罪的奴僕和工具,仇恨耶穌,欲除之而後快﹔另一邊則是出於耶穌無罪之身與無條件的愛,卻樂意順從神的旨意,承擔世人的罪債,背負十架,走向刑場。
兇手是你也是我
如此說來,真正殺害耶穌的兇手,乃是當時親手殺害祂的那些人的「罪」﹗不僅是那些人的罪,也包括古今中外所有曾在這個世界上活過的每一個人的罪。其中有猶太人﹑羅馬人﹑西方人﹑東方人﹑華人﹑有我也有你。是世上每個人的罪將耶穌殺死的﹗耶穌是神的兒子,因著愛而到這個世界來,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為有罪的人類─包括謀害祂的那些官兵和猶太人,也包括你和我─承受苦難,替死贖罪﹗
暫且不論你對《受難記﹕最後的激情》這部影片的評論如何,光是一部基督教的影片,竟能在一夜之間,讓各類媒體忙碌喧騰,吸引成千上萬各種信仰背景的大眾關注,或非議圍剿﹑或出錢請客﹑或頓足搥胸﹑或流淚悔改﹑或決志更新,必有其正面積極的效應。而票房創新高,戲院老闆笑逐顏開,在經濟蕭條的時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不管如何,總算讓福音大大傳揚開來,則絕對是吾人衷心企盼稱頌感恩的美事,更是神的榮耀﹗(作者在美國主持傳光協會,從事培訓宣教事奉)
※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名演員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出資拍製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劇情的進行和場景的佈置,表現出張力十足的戲劇效果,讓觀眾看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甚至扎心落淚。
耶穌的受難,給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官方和當時她的殖民屬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帶來驚天動地的震撼﹗震撼的威力,並不因兩千年來朝代的更迭與文化的變遷而稍減,反倒日益強烈,從彈丸之地耶路撒冷﹑加利利而擴及全世界,自一小撮的基督徒﹑猶太人而影響至全人類。
未演先轟動 盛況空前
甫於二月廿五日在全美各地電影院首演的影片《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立刻引起各類媒體﹑教會界﹑基督徒﹑天主教徒﹑猶太教徒﹑回教徒,甚至一般大眾的熱烈迴響和評論,造成未演先轟動的空前盛況,將耶穌受難的震撼推至最高峰﹗
自從進入二月以來,《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影片就成為教會主日崇拜﹑主日學﹑團契﹑小組聚會的熱門話題。幾乎每個教會都大力鼓吹會友前往觀賞,重溫耶穌受難復活的故事﹔而且還購買成千上萬張票,邀請慕道朋友免費觀賞,向他們傳福音。一時各戲院前的購票群眾大排長龍,一票難求,連預購票也已賣到三月底,簡直是盛況空前,出乎預料﹗
觀眾幾乎喘不過氣
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名演員兼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自己出資二千五百萬美元,在義大利拍製的這部《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影片,使用亞蘭語和拉丁語,把時間距離拉回兩千年前的巴勒斯坦現場。每位主要演員,如耶穌﹑母親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彼拉多﹑大祭司該亞法等,都有精采的演出。劇情的進行和場景的佈置,表現出張力十足的戲劇效果,讓觀眾看得或懾人心弦幾乎喘不過氣來,或胸臆沸騰而扎心落淚。
因此,各方的評論如潮,大都認為該片忠於聖經史實,是一部難得的上乘佳作。然而負面的看法也不少,主要是批評苦刑和釘死耶穌的鏡頭太過血腥殘忍,質疑該片帶有「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的色彩。後者的質疑大多出自猶太人的社團,但也有不以為然的意見。一般而論,許多學者﹑評論家﹑及教會信徒都認為「反猶」的控訴站不住腳,何況導演Mel Gibson本人在接受許多電視﹑報紙的專訪時,都坦誠剖析個人的信仰生活和拍製影片的心路歷程,絲毫沒有「反猶」的偏見和影射。參與該片攝製與演出的同仁,也都一致支持他的見證和論點。
太過血腥殘忍﹖
耶穌受難的鏡頭太過血腥殘忍嗎﹖這是仁智之見的問題。
耶穌是在逾越節的深夜,被宗教領袖帶來的羅馬官兵逮捕,五花大綁地解押到祭司府﹑公會﹑官府去,漏夜接受六次的拷打審問(馬太福音廿六章57節至廿七章26節,馬可福音十四章53節至十五章15節,路加福音廿二章54節至廿三章25節,約翰福音十八章13節至十九章16節),直到第二天清晨。
接著就是受盡凌辱折磨,嚴刑毒打。被帶著幾吋長硬刺的荊棘扎頭,又被裝著金屬倒鉤和骨刺的特製皮鞭抽打,直到皮裂肉綻,渾身血肉模糊,身心俱裂。
再背負沉重的十字架遊街示眾(連影片中飾演耶穌的James Caviezel竟因扛十字架,乃至肩膀脫臼受傷呢﹗),一步一爬地直到各各他山上。上午九點被釘在十字架上,下午三點氣絕而亡。羅馬兵還用槍扎祂的肋旁心臟部位,隨即有血和水一齊流出來,證明耶穌已經死亡無誤。
照這樣的事實看來,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所受的凌辱折磨與苦刑鞭打,其暴虐殘酷的程度,絕非吾人所能想像與承受。影片中所呈現的耶穌受難鏡頭,看來雖是血淋淋的,卻絕對無法和實際加在耶穌身上的酷刑相提並論。那些為了誇大戲劇性和張力的情節與鏡頭,只是忠實地呈現聖經記載的史實,不也正反映出人的罪是何等深重可怕嗎﹖
是誰殺害了耶穌
到底是誰殺害了耶穌﹖這是兩千年來眾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根據四本福音書的記載,耶穌三年半的傳道生涯中,一般的民眾對耶穌所傳的天國福音,不是歡迎接受就是無動於衷。對祂抱持尋釁疑懼態度的,是羅馬帝國統治巴勒斯坦的官府,以及少數的猶太人群體,也就是當時社會的上層階級﹑當權派的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前者反對基督是出於政治的考量﹔而後者,純粹是為捍衛其在社會與宗教既得的權益。至於一般大眾,則是十足出於愚頑無知,而被當權者煽惑利用來吶喊助威的打手幫兇罷了。
表面上看來,是統治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官方和少數當權階級的猶太人聯手殺害耶穌。他們共謀佈局構陷誣告耶穌,親手執行謀害耶穌的計劃,他們的雙手沾滿了耶穌無辜的血﹗從世界法律的角度來看,這兩群人確確實實是殺害耶穌的元兇。
但若從神的永恆計劃和耶穌降世救贖世人的目的來看(今年一月剛出版,John Piper的新書《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提到五十個耶穌受難的理由與目的,有很詳實的論述),一邊是深藏人心的罪性,誘使他們甘願作罪的奴僕和工具,仇恨耶穌,欲除之而後快﹔另一邊則是出於耶穌無罪之身與無條件的愛,卻樂意順從神的旨意,承擔世人的罪債,背負十架,走向刑場。
兇手是你也是我
如此說來,真正殺害耶穌的兇手,乃是當時親手殺害祂的那些人的「罪」﹗不僅是那些人的罪,也包括古今中外所有曾在這個世界上活過的每一個人的罪。其中有猶太人﹑羅馬人﹑西方人﹑東方人﹑華人﹑有我也有你。是世上每個人的罪將耶穌殺死的﹗耶穌是神的兒子,因著愛而到這個世界來,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為有罪的人類─包括謀害祂的那些官兵和猶太人,也包括你和我─承受苦難,替死贖罪﹗
暫且不論你對《受難記﹕最後的激情》這部影片的評論如何,光是一部基督教的影片,竟能在一夜之間,讓各類媒體忙碌喧騰,吸引成千上萬各種信仰背景的大眾關注,或非議圍剿﹑或出錢請客﹑或頓足搥胸﹑或流淚悔改﹑或決志更新,必有其正面積極的效應。而票房創新高,戲院老闆笑逐顏開,在經濟蕭條的時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不管如何,總算讓福音大大傳揚開來,則絕對是吾人衷心企盼稱頌感恩的美事,更是神的榮耀﹗(作者在美國主持傳光協會,從事培訓宣教事奉)
※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名演員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出資拍製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劇情的進行和場景的佈置,表現出張力十足的戲劇效果,讓觀眾看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甚至扎心落淚。